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学经验 促融合 探寻民族团结“密码”——广西第七期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实践活动侧记

2025-09-2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9月9日至10日,广西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实践活动(第七期)在我市举行。自治区民宗委二级巡视员吴汉时出席活动,并作政策宣讲与专题讲解,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此次活动由自治区民宗委主办、贵港市民宗委承办,来自南宁、贵港、来宾、玉林四市的36名基层工作者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学习之旅。活动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嵌式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走进社区、文博场所、学校、企业、村屯、公园等一线阵地,实地感受我市在党建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服务带动新就业群体共创共建融居环境、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共筑民族团结“石榴情”

当基层工作者走进港北区荷城街道中山社区观天下小区,只见花圃、长廊间,一块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板仿佛在述说着这个小区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这个小区有汉、壮、瑶等7个民族1419户在此居住,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缩影。

“作为一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观天下小区的参观经历让我深受触动。该小区通过‘文化浸润+服务融合’的创新模式,生动描绘了民族团结的幸福图景。”港北区西江街道石羊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锐华说,这些文化载体如春风化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日常生活。

据了解,观天下小区坚持党建引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小区治理,打造宣传长廊和“民族团结之家”,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织密“同心结”。多部门联合提供法律咨询、健康义诊、非遗体验等“一站式”服务,群众自发举办“百家宴”,特色美食飘香,欢声笑语中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通过“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各族居民在共建共享的“互嵌式”家园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观结束时,李锐华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将借鉴观天下小区的经验,以文化认同凝聚精神纽带,以精准服务增进民生福祉,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常开长盛,共同谱写‘贵在有你,港好有你’的和谐篇章。”

指尖“云”上的民族团结

“我在贵港电商产业园的共享直播间看到,一名年轻主播正热情地向全国网友推介本地生产的月饼,屏幕上订单不断跳出。走廊另一侧,工人正将打包好的商品通过完善的物流系统发往全国各地。”来自玉林市北流市陵城街道马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杜振说。

“我们不仅卖产品,还传递民族团结的故事。”一个商家的话让杜振印象深刻。杜振表示,这种理念同样体现在北流市马岭社区创客小镇民族创业园。创业园以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为主导,将打造陶瓷、铜鼓、家居等民族特色小镇,让中华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据悉,贵港电商产业园是我市重点培育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是推动本地电商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园区以“集聚资源、赋能产业”为目标,聚焦初创团队、中小电商企业、传统企业转型及个人创业者需求,构建“空间+服务+资源”全链条生态。自今年7月揭牌后,先后举办活动8场(次),培训各族群众1000多人次,鼓励更多人参与直播创业,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目前,贵港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4家,提供从办公、直播到培训的一站式服务。

见证民族交融的历史殿堂

在市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基层工作者依次参观了“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西江明珠 古郡荣光——贵港历史文物展”“浔郁风情——贵港民族民俗文化陈列”和“以荷为贵,浔郁花开——贵港荷文化展”等核心展区。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跨越时空的历史遗存,生动展现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鉴融通,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见证。

图为基层工作者参观市博物馆。 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祖籍贵港的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邱翔在参观市博物馆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走进“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他被两千多年前的文物所震撼。那些静默的青铜器与陶器,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贵港的往事。

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馆藏丰富,特色鲜明。现有馆藏文物1910件套,实际藏品实物总量4672件,其中珍贵文物773件套,一般藏品1137件套。文物藏品主要来源于本地出土的文物,以汉代墓葬出土文物为主,尤具代表性的汉代陶器与青铜器共同构筑起一部厚重的地方文明史。

中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通过将民族特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边村通过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模式,党员干部带头实施“三清三拆”,对核心区域的草坪屯进行升级改造,以精品民宿为特色,打造“文创”“知青”两大主题,成功建成集吃喝、玩乐、住宿、休闲、展示、展销、创作、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引导和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富美康”美丽休闲示范村。如今,山边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5万元。山边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山边村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将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巧妙地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游客的‘吃、住、行、游’每一个环节,让中华文化在无形中得以传播和体验,可以说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教材。”来宾市武宣县思灵镇党委统战委员、副镇长覃洋帆说,她将把这套成功经验带回思灵镇,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的乡村发展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

此外,基层工作者还走进市荷城初级中学,看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何在校园生根发芽;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感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如何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参观贵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体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与城市景观的深度融合;探访港北区荷城街道荷城社区,了解社区如何通过“一站式”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打卡市图书馆,体验依托“红石榴书屋”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基层工作者参观市荷城初级中学。 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