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翠的百色革命老区,19.8万千瓦风电机组迎风转动,点亮千家灯火;在机器轰鸣的贵港厂房,50万吨废钢“浴火重生”,化身崭新工业原料……这些绿色发展的生动图景背后,跃动着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深耕绿色金融的澎湃动能。近年来,该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五篇大文章”,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绘就出一幅“金融润绿、绿产兴村”的壮美画卷。
精准浇灌,定制服务解“绿色之渴”
面对绿色产业多元需求,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坚持“一企一策”,以灵活融资方案破解发展瓶颈。
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兴洞村,唐先生经营的小型水电站已平稳运行近20年。2025年雨季临近,水电站河坝急需加固清淤,但资金短缺让维修工作陷入困境。邮储银行融水县支行在商圈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出信贷团队实地勘察,结合绿色信贷政策,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开通极速贷绿色通道,仅用短短数日就完成3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如今,加固后的水电站发电效率提升15%,年均可多提供清洁电力20万千瓦时。
同样受益的还有藤县专精特新“小巨人”协进建材。这家拥有13项专利的绿色陶瓷企业因扩大智能生产线面临2000万元流动资金缺口。邮储银行藤县支行客户经理跨省奔赴佛山,完成“上门面签”,纯信用贷款从需求到放款高效落地。“邮储银行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资金注入后,企业绿色建材产能得到显著提升,低碳产品加速走向市场。
创新破壁,机制升级拓“绿色通道”
绿色项目往往面临融资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审批流程慢等痛点,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破关键梗阻,为绿色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灵山文利400MW风电项目总投资超25亿元,其贷款额度远超单家分行的授信审批能力,项目推进面临资金难题。为助力这一清洁能源项目落地,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创新启动“行内银团”合作模式——由钦州市分行牵头,联动上海宝山支行,跨区域协同攻坚授信结构设计、风险分担机制制定等关键环节。
经过数十日的高效协作,该项目成功获得20.21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批复。“邮储银行的高效服务帮我们抢回了关键施工窗口期!”远景能源项目团队负责人赞叹道。如今,项目80台风机已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为广西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循环经济领域,创新同样闪耀。贵港某废钢再生企业年处理废旧金属50万吨,但票据周转压力大。邮储银行贵港市分行深入剖析其资金流特点,推出“银行承兑汇票+短期票据贴现”组合拳:开通绿色贴现快速通道,累计办理贴现3亿元,降低融资成本20万元。“低成本资金让我们敢投入、敢升级。”企业负责人表示。如今,堆积如山的废钢经现代化“点金术”,化身崭新工业原料,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40%。
生态共赢,点绿成金筑“绿色丰碑”
绿色金融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与产业繁荣的共生共荣。
百色乐业县扶贫风电项目便是典范。因项目融资环节仍有相关材料需进一步完善,邮储银行百色市分行组建专项小组,多次与上级行沟通协调,创新设置“放款条件容缺后补机制”,最终授信4.38亿元。“你们更懂我们做绿色能源的初心。”中广核新能源负责人说。如今,乐业县198MW风电场已顺利并网发电,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更直接带动逻沙乡、逻西乡500余户农户实现就业增收,绿色能源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在祖国南疆,绿色金融同样守护着生态安全。崇左东门林场承担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重任,但面临营林周期长、融资难等问题。邮储银行崇左市分行深入林场调研,创新设计18年期授信金额4.6亿元固定资产贷款,与项目回报周期精准匹配,目前已投入1.5亿元。资金注入后,3万亩速生丰产林加速落地,年固碳4.5万吨,相当于减耗标煤1.96万吨,更吸引500余名村民参与管护,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新业态蓬勃生长。
从贵港资源循环利用到百色、灵山的清洁能源布局,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以绿色为笔、以金融为墨,在八桂大地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动人篇章。截至2025年7月末,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绿色融资余额较年初增长22.2亿元,增速达14.4%。未来,该行将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入,让金融活水在八桂大地奔涌不息,不断筑牢广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