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从企业家到新农人——记种粮大户覃树才

2025-04-1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姜佳坤 通讯员覃艳红  

当下,正值早稻插秧时节,覃塘区樟木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农民抢抓农时,有条不紊地开展耕地、插秧作业,广袤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4月8日清晨,晨雾还未散去,该镇五龙村的种粮大户覃树才便早早地组织工人,来到育秧田。工人们熟练地扯起秧盆,小心翼翼地将嫩绿的秧苗抱到手推车上,一趟趟往稻田运送。

在覃树才租种的500亩水田里,3名农机手正操控插秧机,在水田间来回穿梭。伴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行行秧苗整齐插在田间,仿佛为这片沉睡一冬的水田披上绿色新衣。“除了自家稻田,今年还为周边农户代耕代插200亩。”覃树才抹去额头的汗水,话语中透着自豪。

然而,谁能料到,如今这位扎根田间、手脚沾满泥土的种粮大户,曾经是广东省中山市电子行业的佼佼者。从农村走向城市创业,又从城市回到农村反哺故土,覃树才的奋斗人生充满拼搏和自信。

近日,在覃塘区樟木镇五龙村,农机手操控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都市逐梦:

从流水线工人到千万产值的企业家

覃树才今年46岁,21岁那年,他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背上行囊,告别家乡,踏上前往广东省中山市的打工之路。

初到中山,他在工业园区一家包吃包住的电子厂谋得了一份流水线普工的工作。白天,他在流水线上忙碌;夜晚,当工友们都沉浸在休闲娱乐之中时,覃树才却在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如饥似渴地自学电子产品相关的技术知识。他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3个月后,凭借着扎实的学习成果,他顺利通过公司组织的考试,成功转成技术工人。成为技术工人后,公司十分看重他的努力与潜力,每年都会送他到暨南大学深造。

在公司的悉心培养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05年,覃树如愿成为一名研发工程师。那时的他,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挣到5万元工资。年薪几十万元,对于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来说,无疑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让他在繁华的城市站稳了脚跟。

由于在电子行业多年摸爬滚打,覃树才积累了丰富的电子设备零部件代加工技术和经验,同时也结识了不少行业内的人脉资源。2010年,一个大胆而充满激情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创业。说干就干,他迅速与两个志同道合的前同事一拍即合,三人共同租下一间厂房,踏上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电子产品的创业之路。

彼时,国内电子产品市场正逐渐掀起一股强劲的消费浪潮,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外贸订单,覃树才的创业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创业第二年,公司就走上了正轨,我们比较幸运,在这个过程中没遇到什么太大的挫折。”覃树才回忆起那段创业时光,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创办电子厂期间,公司的年产值高达2000万元,规模最大的时候,工厂里有100多名工人。凭借着创业的成功,覃树才在中山市购置了房产和汽车,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企业家。

反哺故土:

放弃百万年薪回乡种田坚守初心

然而,在城市取得的这些成就,并未让覃树才忘却家乡的那片土地。他在广东打拼的那些年,五龙村的年轻人也一拨接一拨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大片的土地也因无人耕种而逐渐长满杂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覃树才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每年春节返乡过年,看到家乡原本肥沃的良田沦为荒地,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电子厂能创造财富,但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强烈。2018年初,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完全消散,覃树才作出了一个令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家乡种田。这个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在家人看来,在广东当老板,既体面又风光,何必回到家乡种田,不仅投入巨大,而且风险极高。但覃树才心意已决,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乡租地种田的道路。

回到家乡后,覃树才累计投入300万元,将500亩长满杂草的农田重新整治为良田。他还购置无人机、耕地机、插秧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决心用科技力量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然而,现实却给他沉重一击。樟木镇既没有大型水库,也没有大江大河,农业生产完全依赖天气。每年光是抽水灌溉就要耗费不少资金,而且有几年因缺水根本无法种植晚稻,一年只能种一季。

从2018年开始种田至今,覃树才仔细盘算过,2018年至2023年,年年亏本。面对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他也曾动摇和迷茫,但心中那份对土地的热爱让他不忍心放弃。“中山的公司还在运营,合伙人多次叫我回中山,我都拒绝了。”覃树才告诉记者,他有公司的股份,每年还能如期收到分红,正因为有这份稳定的收入,他才能在家乡坚持种田。

去年,当地政府投入53.5万元,为村里修建了电灌站,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覃树才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站在田埂上,覃树才望着绿意盎然的稻田,语气坚定:“我会坚持种下去!只要政策托得住、技术跟得上,种田照样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