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促进退役军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军营到市场,退役军人从未卸下肩上的担当。当岑金和、李朝等7名退役军人携手将废弃养鸡场改造成年出栏10万只肉兔的致富园,一种兼具韧性与温度的创业模式跃然眼前——战友变伙伴的抱团之路,不仅是退役军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新赛道,更让军人精神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抱团创业,是退役军人跨越角色鸿沟的智慧突围。部队熔炉锻造的纪律性、执行力与战友情谊,是他们闯荡市场的先天优势,但从“迷彩绿”到“创业蓝”,行业经验不足、市场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困境客观存在。而抱团恰恰是破解困局的钥匙。根据兵种特点,他们有的懂得基建改造,有的擅长信息对接,有的精于安全管理,7名老兵各施所长、互补短板,形成1+1>2的合力。在肉兔养殖项目中,有人主攻场地改造,有人深耕市场销售,有人钻研养殖技术,战友情谊筑牢的信任基础,让团队少了单打独斗的迷茫,多了并肩作战的底气。
抱团创业,更是军人精神向市场场景的生动转化。部队里令行禁止、协同作战的作风,成了生产经营中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的准则;“共担风险、共享荣誉”的军旅底色,化作了创业路上共渡难关、共享成果的契约精神。7名老兵用军事化管理规范养殖流程,从兔舍消毒到饲料配比均一丝不苟,短短数月就实现了5万只商品兔销售、300多万元产值的成绩,正是这种精神转化的最佳注脚。军人精神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养殖、销售、管理全链条的务实行动力,让“退役不褪色”有了具象的市场表达。
当然,退役军人抱团创业的征途并非坦途,仍需社会各界当好“助攻手”。政策层面,除了创业贷款等普惠支持,更需针对性开设商业课,如结合军旅经历设计组织管理、应急处置等能力的迁移培训,帮他们补上市场认知短板;社会层面,应消除退役军人只能干体力活的刻板印象,看到他们身上经受过实战检验的组织协调、抗压攻坚等核心能力,给予更多机会与尊重;市场层面,可搭建专项资源对接平台,让抱团团队更便捷地链接技术、资本、渠道等要素,降低创业试错成本。
从军营到社会,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担当。退役军人抱团创业的故事,折射的是一个时代对退役军人价值的深度认可。当更多战友携手成伙伴,带着军人的忠诚与坚韧深耕乡村振兴、投身产业升级,他们必将在新时代的发展战场上,续写更多建功新赛道、奋斗不止步的精彩篇章,让军人精神在市场沃土中持续生长,绽放更蓬勃的时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