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以系统思维推进民族工作

2025-09-2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易舟琴  

主持人语:民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层面。只有坚持系统思维,“五位一体”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西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实践活动(第七期)在我市成功举办。这不仅让基层工作者直观感受了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我市以系统思维推进民族工作的鲜明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全局,创新推广商(协)会+民族团结模式,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网络,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依托“红色物业”“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等载体,党组织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推动社区矛盾调解、企业权益保障、村屯互助协作有序开展。“党建+服务”模式让各族群众在实事中感受党的温暖,在日常互助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认同,为民族工作筑牢组织根基。

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我市同步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实施“和为贵”文化工程,将传统智慧与时代需求相结合,让团结友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让历史记忆成为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把红色基因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民族观。这些具象化、场景化的文化举措,使各族群众在中华文化浸润中增强自信,在共同文化记忆中凝聚共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市坚持发展筑基,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抢抓平陆运河建设的战略机遇,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拓宽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从产业园区里各族员工协同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各民族携手奋进,发展实践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能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成果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我市实现互嵌式社区全覆盖,完善“一站式”公共服务,推动各族群众高频互动。打造“石榴花爱心食堂”“荷城驿站”等品牌,满足民生需求,促进邻里互助。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宜居家园,让群众在共享绿水青山中深化情感联结。这些举措让“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成为常态,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从党建引领到文化铸魂,从发展筑基到环境赋能,我市的实践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方法论。要继续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组织建设、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各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