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老年人财产安全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重庆市试行养老机构预付费“提存公证”机制,不仅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安全,也为解决类似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住进养老院前,要交上万元押金,万一对方跑了怎么办?”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预收大额费用后,不按合同履行义务、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等问题时有发生,引发一些老人及家属担忧。今年以来,重庆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引入养老机构预付费“提存公证”机制,保障老年人资金安全。
在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如何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已成为检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试金石。重庆市创新推出养老机构预付费“提存公证”机制,通过公证机构这一法治枢纽,将金融监管、法律保障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破解养老资金安全难题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解决方案。
“提存公证”,简言之就是老人或子女将养老机构的预收费交由公证处进行专门账户管理。该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公证处的第三方监管,确保养老资金独立于养老机构的自有财产,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养老机构破产、倒闭或涉及诉讼而导致资金被冻结或挪用的风险。这一举措,不仅大大提升了老年群体养老资金的安全性,更从源头上遏制了不法分子利用养老服务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可能。
据报道,在重庆的实践中,“提存公证”机制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老人通过该系统将预付费用缴存至专用提存账户,这些资金受到了公证处的严格监管。同时,该机制还通过全线上流程管理,实现了预收费使用和监管的透明化与便捷化。老人或其家属只需通过手机端即可轻松提出申请,无论是退费还是使用预付费,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效处理。
“提存公证”机制不仅保障资金安全,更在提升服务体验上下足了功夫。以退费为例,该机制通过合同网签公证和统一的合同范本,有效避免了以往养老服务预收费收取和使用标准不一和随意性大等问题。当老年人因健康变化等原因需要退还预收款时,家属仅需通过监管平台提交申请,系统便会自动关联到合同约定与履约记录,经民政部门与公证处线上联审后,资金便可迅速原路返还。这一流程不仅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更提升了老年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此外,“提存公证”机制还通过集成线上签署电子合同、资金监管证明出具、全过程留证等功能,与司法仲裁流程无缝衔接,形成了监管、存证、仲裁一体化的法律保障机制。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纠纷,相关部门即可快速调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链,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权成本。同时,该机制还通过数据留痕、流程透明化等措施,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确保了监管权力的阳光化、规范化运行。
“提存公证”机制的创新实践,折射出多方共治的治理智慧。司法机关通过公证文书赋予资金监管协议强制执行效力,仲裁机构提前介入纠纷预防,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托管,民政部门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该机制不仅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养老服务环境,更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重庆样板。期待“提存公证”机制在且行且完善中稳步推进,确保每一分养老钱都能安全、合规地用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