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池塘养鱼我们见过,陆地上也可以养鱼?带着这种好奇,近日,记者走进桂平市垌心乡督的村星辉陆基圆池养殖示范基地,一睹陆上养鱼的壮观。
初夏时节的督的村,满山翠绿,溪流淙淙。和煦的阳光下,204个直径10米的天蓝色的陆基大圆池在山谷中整齐铺开,蔚为壮观。每个圆池中间安装了供氧设备,池中的水流呈旋涡式循环流动,水体清澈见底,鱼群依稀可见。当基地负责人陈辉往池中投放鱼料时,只见鱼儿瞬时跃出水面、活蹦乱跳。“等到八月,第一批鱼就可以收获了。”陈辉笑着告诉记者。
垌心乡地处大瑶山余脉,气候温润,邓塘河、罗宜河与大鹏河汇合而过,从垌心村出境。好山好水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去年以来,该乡党委、政府经过详细调研,确定由垌心乡星辉种养专业合作社筹建陆基基地,利用山泉水,规模化养殖生态鱼。
该乡党委、政府积极为基地建设“保驾护航”,从土地流转入手,加快排解土地权属纠纷,配套构建由乡农业农村中心、综治中心等部门组成服务协作小组,及时为基地办理了设施农用地手续,保证了项目用地问题;积极帮助申请上级政策帮扶,该基地获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将基地打造成桂平市甚至广西、全国的渔业示范区。
目前,整个基地占地1000平方米,由200多个养殖圆池与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控制系统等辅助设施相连组成,充分利用了水坝地势差和大鹏河水的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通过“三池两坝”的尾水处理模式,确保尾水达标排放,既能确保鱼的质量安全,又不产生环境污染。今年3月以来,该基地已先后投入荷花鲤鱼苗150万尾、鲈鱼苗120万尾,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在陆地上建设大型圆池,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陆基圆池养鱼,这样的养殖模式不受传统养鱼选择河塘的限制,还可以实现反季节养鱼。”陈辉说。
据了解,陆基圆池模式养鱼比传统鱼塘养鱼产量翻番,可实现高密度养殖,每个圆池水深2.2米,一池可养殖5万尾,大大节省了养殖空间;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十分节省人工,降低了养殖成本;由于安装了过滤系统和杀菌设备,水体更加干净清洁,减轻了鱼类发病率,用药成本也减少了。去年以来,垌心乡依托水资源优势,创新发展陆基圆池养鱼新模式,渔业产业向高效、规模化绿色发展阔步迈进。目前,垌心乡鱼类养殖规模达600多亩,预计明年全乡渔业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式渔业,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渔业养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桂平市垌心乡党委书记黄秋慧说,5年内,全乡计划发展陆基圆桶养殖1000 多个,未来还要不断探索延长从养殖到深加工、精加工的渔业产业链,不断打造垌心特色渔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