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桂平市早稻收割工作已全面展开,晚稻栽种同步推进。广袤田野上,收割机来回穿梭,马达轰鸣;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紧张有序地进行收割、晾晒、插秧等农事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双抢”景象。
在木乐镇联堂村的稻田里,一派现代化收割的场景映入眼帘。种植大户霍羿丞正指挥着数台大型收割机在金黄稻浪中穿梭作业,农机手凭借精湛技艺,精准控制收割机的行进速度、割台高度和脱粒装置,在高效完成收割任务的同时,将机收损失率降到最低。
木乐镇种植大户霍羿丞说:“7月15日开始抢收,投入了13辆收割机,7辆拉粮车,一共抢收了280多亩地。收成要比往年好,早稻我们主要种杂交水稻和丝苗米两个品种。”
粮食丰收不仅体现在收割环节,更离不开产后服务与全链条管理的高效保障。在石咀镇海永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数台烘干机全速运转,将刚刚收割脱粒的湿稻谷快速烘干至入库标准。
桂平市海永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智兴说:“现在一天烘130吨左右,每天都基本排满了。”
早稻抢收与晚稻抢种紧密衔接,是保障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据了解,目前桂平市已组织3000多台农业机械开展抢收抢种工作,及时完成早稻收获并栽种晚稻,同时做好田间管理,为晚稻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桂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周铭德说:“现在我们全市已经进入早稻的一个收割高峰,全市总共投入了1800多台收割机,助力全市开展早稻收割工作,目前为止,全市的收割面积,已超播种面积的60%了,预计7月25日基本完成收割。”
丰收答卷的背后,是政策红利与农业科技的双重赋能。近年来,桂平市在厚禄、社步、南木、木乐等19个乡镇,创建90个水稻增穗综合技术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3万亩,辐射带动全市7.75万亩水稻应用增穗技术。从政策落地到科技护航,桂平市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丰收的喜悦浸润浔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