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玉在上地理课。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成贵铁路大桥桥墩采用不涉水技术,核心是减少对河流生态的破坏,尤其是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9月8日,贵港市民族中学2409班的地理课堂上,副校长江建玉正以鲜活案例拆解知识点。讲台前的他,眼里满是对教学的热忱。
1996年,江建玉从广西师范学院毕业,自此扎根市民族中学。29载春秋,他从地理教师逐步成长为学校副校长,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尽责担当的足迹。近年来,他获评贵港市优秀教师、广西高考优秀评卷员、广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优秀教师;在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领域更是硕果累累——3次获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奖,11次获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学科教学成果奖,还曾获市教学质量提升班主任成果奖、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奖各1次。
让课堂有温度,助学子破迷茫
在教学中,江建玉紧跟新课改步伐,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融入每一堂课。讲地理知识时,结合城市交通拥堵、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分组调研、分享成果——既夯实了知识,又锤炼了实践与协作能力。他的课堂始终充满思维碰撞的活力。
“江老师的耐心最暖人,有困惑找他准能得到细致解答;他的地理课更妙,枯燥的经纬、地貌都成了生动风景,我们都爱听。”学生郭晓艾的评价,道出了许多学子的心声。
2024年,市民族中学2022级高三学生学习遭遇“瓶颈”:秋季期成绩波动,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更是大幅下滑,师生们陷入焦虑。关键时刻,江建玉走进2201班、2202班等班级,用自身经历与往届学长成长的故事给学生“打气”。
“我初三时成绩平平,几次模考失利后差点放弃,但我告诉自己‘再撑一下,光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后来我拼尽全力,别人玩乐时我刷题,别人困惑时我死磕,经过努力,考上玉林高中、考上大学。”他的话语如春雨润心,似火把燃情。渐渐地,学生眼中的迷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目光。
在他的激励下,校园里学风愈发浓厚。课间,学生围着老师请教疑点,教师耐心解答,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最终,2022级高三学子在高考中实现“华丽转身”,刷新学校高考成绩历史新高——众多入学成绩仅为B+的学生成功跨越特控线,走进理想大学。
聚团队合力,育教育薪火
“有次班里学生因洗澡排队争吵,江副校长让我先尝试调解,和学生一起复盘经过。这让我学会了做思政工作的关键:先倾听、再共情,比直接评判更有效。”青年教师胡群的话,道出了江建玉“传帮带”的用心。
担任地理科组长期间,江建玉深知“科组强则教学强”,始终将凝聚团队、深耕新课改作为核心。为让教研落地,他牵头建立定期研讨机制,组织教师分享课堂经验、交流育人心得,针对教学重难点共同剖析、寻找对策。
在他的带领下,地理科组教研氛围浓厚,教师勇于创新,教学课堂活力十足。凭借扎实的团队协作,该科组先后7次被评为贵港市先进科组。
“29年教学生涯,我愈发明白,教育是与学生共克时艰的坚守,也是对青年教师薪火相传的责任。”江建玉坦言,未来他仍愿深耕教育沃土,“一头连学生成长,一头系同行进步,做双向奔赴的引路人,以赤诚守护初心,把教育的温度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