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贵县糖厂,我市宝贵的工业遗产

2022-10-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周朝宁   网络编辑:何美凡  

2020 年贵糖股份遗存下来的苏式建筑。

贵县糖厂 1954 年建厂初期购买的火车头。

21世纪初,贵糖股份运送原料蔗进厂的场面。

2006 年的贵糖股份压榨车间的甘蔗场。(镜歌摄)

2005 年的贵糖股份制糖车间。

2006 年的贵糖股份造纸厂车间。(镜歌摄)

什么是工业遗产?简单地讲,就是工业社会留存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建筑美学价值的遗存,其中包括厂房、生产线、机器设备和著名产品等。贵港盛产甘蔗,曾有“糖城”的美誉,而贵县糖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后更名为广西贵港甘蔗化工厂、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工业遗产。

糖蔗生产历史悠久

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非常适宜甘蔗生长。贵港种蔗制糖历史悠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广西通志》载:“浔州府,甘蔗各县出。”说明贵港市300年前已有甘蔗种植,并一直绵延到清末乃至民国年间。

民国年间,贵县(今贵港城区)生产的黄糖远销省内外,其中苏湾糖尤为驰名。民国《贵县志》载:“糖蔗——俗称竹蔗,生产地为苏湾附近,冬季糖厂林立,每年糖之产量平均估产约逾五百万斤”,“糖榨业凡二百四十户,每户年平均制糖二万多斤,雇工四千人以上。”工艺主要是以石滚榨糖、锅头熬煮制成黄糖片。

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县种蔗面积6万多亩,生产的黄糖片,除在本县销售外,还远销梧州、柳州,甚至更远的云南省、贵州省等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榨季期间,贵县圩日上市黄糖片多达10万公斤,年销往省内外及东南亚地区的黄糖达300多万公斤。

民国时期,广西制糖业发展较快。1934年,广西糖厂开始筹建,与美国檀香山钢铁集团公司订购制糖设备,初步选定柳州作为建厂地址,因柳州霜期较长和土壤问题,最后放弃此计划。

1935年1月,广西糖厂厂址改为贵县,勘定罗泊湾为厂址,着手购买罗泊湾车站及民地,建造工场、货仓、化验室、办公室、职员宿舍等。当时民国政府拨款4万元筹办种植甘蔗试验场,拨款120万元作为糖厂资本等。美国笨重的制糖设备通过海路,辗转内河水路运抵郁江干流罗泊湾。同年11月,广西糖厂设备安装完成,生产能力为日榨甘蔗300吨,共有工人170多人。

这是广西有史以来建起的第一间机制糖厂,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机器制糖。罗泊湾糖厂的建成投产,直接促进了当时贵县甘蔗生产的发展,种蔗区域以苏湾村(位于罗泊湾附近)为中心,沿郁江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包括横岭、八塘、新塘、瓦塘、石卡、震塘、南平、登龙桥、三合、小江等地,形成了以郁江干流为轴的带状蔗区,面积6万多亩,年产糖20多万担。

可惜,广西糖厂投产后只生产三个榨季。1939年,侵华日军飞机17架(次)轰炸贵县,糖厂被炸毁停业。1944年11月,侵华日军侵占贵县城区后,对糖厂残存的机器设备又进行最后的疯狂洗劫,不留片铁。民国时代广西最大的制糖工业基地从此成为一片废墟。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又一桩罪恶。

开启现代糖业发展史

解放后,广西土糖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1951年,全省有土糖坊2890间,部分糖坊采用畜力铁榨机取代木、石辊榨糖提汁。此法一次榨蔗可榨出蔗汁60%—70%,比木、石辊榨蔗出汁率高出许多,而且省工省时。

为了提高效益,必须进行现代化生产。1953年,广西糖厂成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4年1月,广西省工业厅在南宁成立“广西糖厂筹备处”,同年3月1日,筹备处迁至贵县,在贵县马君岭划出1.5平方公里土地开始厂区的施工建设。建设规模为日榨甘蔗1500吨,为碳酸法机制糖厂,整个厂区(包括生活区)基本上按照前苏联提供的图纸进行施工建设。

1955年8月8日,企业名称正式确定为“广西省贵县糖厂”。1955年底,糖厂从捷克引进的制糖设备安装全部完成,筹备处撤销,当年12月9日开始试机。1956年2月6日,开始第一个榨季,至4月19日结束。1956年投产至1980年扩建改造前,共榨甘蔗270万吨,产糖32万吨。扩建后至1988年共榨甘蔗471万吨,产糖54万吨。

1989年4月,贵县撤县建市,“贵县糖厂”改名为“贵港甘蔗化工厂”,日榨甘蔗量达8000吨,当年该厂蔗区种植甘蔗面积达24万亩。1990年,该厂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称号,是广西第一家也是全国制糖企业第一家获此荣誉。从这一年起,该厂产品质量执行国际标准,酒精、水泥等产品也获准出口。

1986年至1991年连续五个榨季总榨蔗量、日榨蔗量、产糖量、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优质白砂糖质量稳居全国甘蔗糖厂之冠。1992年,该厂被定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和“广西外经贸出口商品生产基础企业”。

1993年,经自治区体改委批准进行股份制改组。8月18日,工商登记注册为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糖股份)。1994年9月正式组建具有国际性的、工贸一体化的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分设制糖厂、造纸厂、热电厂、水泥厂、酒精厂等子企业和运输、煤气、物资供应、产品销售、进出口贸易和其他第三产业等子公司。

1998年11月11日,贵糖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贵糖股份,股票编号000833。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制糖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获得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殊荣的制糖企业,并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是广西唯一被国务院列入100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

1999年7月,在全国甘蔗糖质量评比中,该厂生产的“桂花”牌白砂糖经全国最具权威的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评分,获全国第一名,创下连续9年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佳绩,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美赞臣、绿箭糖果等驰名品牌在国内的首选糖。

进入21世纪后,企业进行产权重组。2018年贵糖股份更名粤桂股份,工厂整体搬迁至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

值得保存的工业遗产

贵糖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先后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全国环保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

虽然企业产权重组后搬到新址生产,但贵糖股份老厂区留下的厂房、生产线、机器设备、码头、仓库、小铁路以及职工生活区老旧建筑等保存良好,这些都是有价值、值得保护的工业遗产。贵糖股份不但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时期的工业遗存,还是前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而且经历了改革开放工业大发展阶段,可以作为园区型工业遗产保护。

贵县糖厂寄托着几代人的情怀,记录着中国建设工业文明的创业、创新的历史进程,我们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存好这些价值越来越大的工业遗产。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志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