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童心圆小记者 > 小记者作品

中国精神是中国的脊梁

2023-05-31   来源:   网络编辑:邓双   作者:贵港市高级中学2224班 黄琦睿  

中国精神自古以来便是我们的脊梁。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中提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的脊梁在哪里?我一直在寻找。

中国精神是敢于奉献。时代楷模黄文秀,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百色百坭村,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炎热的扶贫工作中。她扶贫的百坭村贫困率高达20%,群众思想闭塞、路不通、经济来源受限。对于一个刚从 “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担任第一书记的工作太繁杂了,且这样的扶贫工作太难了。但,黄文秀一步一个脚印,从绘制扶贫地图,挨家挨户上门,到后来和群众 “打成一片”,扶贫路上,她的工作做得细致、做得扎实。短短一年时间,百坭村的贫困率就降到了2%。村容村貌见证着黄文秀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男女老少的笑容见证着她从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到 “能和老乡来几句本地话”的乡村干部,老乡们的信赖让黄文秀工作起来更有激情和活力。然而,在扶贫路上,她遭遇了泥石流,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她的精神被广为传颂,被国家授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时代楷模的称号。她无私地奉献,是中国精神,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是敢于挑战自我。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在100米的赛道上,第一次在决赛上出现黄种人,苏炳添让中国屏住了呼吸,也让全世界屏住了呼吸。他十年如一日地不断训练,不断挑战身体极限。他想证明给全世界人看:黄种人一样可以在短跑赛道上驰骋,中国人的精神毅力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是可以实现梦想的。他在日常训练中,常常因运动过度,身体出现呕吐和低血糖等症状,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不断挑战自我。以32岁的 “高龄”跑进决赛,他是中国的骄傲,他的精神是中国人的脊梁,他敢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彰显中国人的硬气和永不言弃。

中国精神是在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的路上不断研究、最终实现梦想孜孜不倦的毅力。袁隆平一生都在土地里搞研究,他的梦想是让全中国的人都能吃饱。尽管有外国科学家曾预言稻谷不可杂交,但袁老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他在土地里钻研,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他需要的是一种雄性不育稻,他找到后,从这个稻谷入手,不断研究,开始在实验室和土地来回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14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他的发明造福了全人类,无愧于中国精神、中国人的脊梁。

中国精神映照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品质,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精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爷爷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精神;要学习黄文秀一心扎根乡村,为村民谋福利的奉献精神;要学习苏炳添越挫越勇的精神,以先进为榜样,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指导教师:莫倩莹) 

(贵港市第四届“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赛中学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