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西 > 正文

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广西财政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2025-08-08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财政政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广西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促消费、扩投资、惠民生三大领域精准施策,着眼当下稳增长,蓄势长远增后劲。

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累计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双增长。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政策落地成效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哪些动能?记者前往多地探访。

从供需两侧发力

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

消费是最终需求,关乎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今年,广西从供需两侧发力,推动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7月29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某五菱汽车4S店,前来看车、购车的顾客络绎不绝。

记者 胡宁军 摄

“昨天,广西刚宣布即将恢复2025年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今天咨询量明显增加。”该店总经理陈女士介绍,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力扩围,上半年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参与以旧换新的客户占比由不到三成提升至近六成。随着补贴政策加码,叠加金融优惠政策,下半年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广西紧抓中央‘两新’政策扩围契机,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央地联动形成合力,更好激发了政策效能。”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广西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及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2.1亿元支持开展汽车等产品以旧换新活动。

真金白银持续投入,政策效应加速显现。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消费者超581万名,助力超2万家经营主体实现商品销售额超333亿元。

在供应端,广西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各地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7月18日,2025“活力夜广西”嘉年华北海主场活动拉开帷幕。独特的侨乡风情、千年海丝文化底蕴,创新融合“夜景、夜购、夜娱、夜养、夜演、夜食、夜学”七大业态,这场沉浸式夜游盛宴吸引大批游客参与。

“AI机械狗的舞狮表演很酷炫,实景剧《升平1876》相当棒,加上老街骑楼,给人一种穿梭古今的感觉。”来自广东江门的小学老师李女士说。

“今年,广西统筹各项资金7亿元支持全区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通过‘活力夜广西’嘉年华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主题文旅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以财政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机制,有助于广西构建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秦强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了放大效应,既有利于激活消费市场、提振信心,又能培育消费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政策供给增后劲

让各类资金持续投入产业升级

“扩内需,要坚持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广西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智霖指出,有效投资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核心动力,既能增加就业、提升收入、夯实内需,又能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今年,广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持续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

北海港口岸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泊位首次迎来国际航行船舶靠泊现场。李君光 摄(北海融媒)

盛夏的北海市铁山港区,在建项目攻坚正酣,新项目蓄势待发。园区一隅,绿色能源产业园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上半年,我们获得690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顺利完成标准厂房建设,交通路网也日趋完善,为招商引资奠定良好基础。”项目负责人陈克放说。

当前,广西正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新赛道。

向“新”发力,离不开财政助力。今年,广西安排31.43亿元支持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实缴出资89.21亿元,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出台的《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优先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数台机器人紧密协作,准确地将物料送至装配工位。

今年6月,在广西投资引导基金的助力下,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将旗下轮式人形机器人“爱宝”投入东风柳汽工厂进行概念验证。“我们看中了智平方的技术,希望引进落地,帮助本土‘人工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广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前,由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参股的湖南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已向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

作为财政重要的政策工具,政府投资基金正发挥“头雁效应”,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赋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广西“1+10+N”基金集群正式发布以来,广西兴桂新型工业化创业投资基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第一期)等基金相继成立。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已累计设立基金77只,为科技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支撑。

“广西正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搭建对接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跃升。”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蒙强说。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贴息、担保……随着多项财政政策工具发力显效,广西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区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增长46.1%。

强化资金保障补短板

民生支出同比增长6.6%,规模创同期新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以来,广西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减。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2671.56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同期新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八成左右。

眼下,正值坚果成熟季,走进崇左市江州区,炒制坚果的香味扑鼻而来。落地江州区的食品加工设备研发科技型企业——瀛开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发展迅猛。

“得益于政府协助,我们获得2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企业不仅渡过了难关,还完成了转型升级。”企业负责人姚季玉告诉记者。

“上半年,全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亿元,同比增长逾4倍,直接扶持创业7907人,助力小微企业226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全区各地综合运用就业补贴、扩岗补助、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稳就业惠民生;上半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3.90亿元,同比增加5.19亿元。

健康是民生之需。上半年,全区卫生健康支出393.40亿元,同比增加42.2亿元。

“以前看病,每家医院都得办就诊卡。现在亮出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市里各大医院都能用!”7月25日,在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市民潘女士说。

近年来,梧州市不断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实现全市就诊“一卡通”,初步构建信息化便民就医新模式。在自治区财政厅的指导下,今年7月,梧州成功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教育、住房等领域,广西亦同步发力。上半年,全区教育支出691.20亿元,同比增加91.64亿元,累计筹措各类补助资金约34亿元推动全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区财政支出“半年报”彰显了“投资于人”的坚定方向。

“‘投资于人’不仅能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秦强说。

作者:记者 胡戴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