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营养管理

2023-09-1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 莫筱莹  

众所周知,食物过敏是过敏性疾病中最大的分支之一,而对婴幼儿来说,牛奶蛋白过敏则是最常见的过敏原,而且其危害不容忽视。

牛奶蛋白过敏是指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常可累及多器官系统,甚至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的原因

1.肠道发育不成熟;

2.免疫功能不健全;

3.消化能力弱;

4.遗传因素;

5.环境因素;

6.肠道菌群紊乱。

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症状

1.消化道症状:反流、呕吐、呕血、喂养困难、拒食、易激惹、腹痛、腹胀、腹泻、便血、便秘等。

2.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慢性咳嗽、喘息、哮喘等。

3.皮肤症状:湿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4.口腔症状:口腔过敏综合征,如唇、舌、咽水肿或瘙痒;重者可引起急性严重全身过敏反应。

5.全身症状:反复哭闹、难以安抚、睡眠差、生长发育障碍等。

牛奶蛋白过敏的影响

1.近期影响:可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如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等。

2.远期影响:会导致过敏性疾病风险增高,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持续牛奶蛋白过敏等,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行为发育和生活质量。

如何进行规范的营养管理

1.回避过敏原

严格回避食物过敏原是食物过敏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但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时期主要蛋白质营养来源,根据宝宝的喂养方式不同,可采取以下方式:

①母乳喂养:母亲避免摄入牛奶及奶制品,并每天补充钙剂800—1000毫克,继续母乳喂养。

②鸡蛋:由于鸡蛋也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在未能排除鸡蛋过敏时,建议母亲同时忌口蛋及蛋制品。

③人工喂养:直接换成通过国食注字的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认准产品包装上的注册国食注字TY+编号),2—4周观察疗效,去医院由医生评估后,再决定后续回避方案及治疗措施。

④混合喂养:母亲采取上述同样回避策略,奶粉部分换成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

2.配方奶的选择

①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配比制成,故不具有免疫原性。对于牛奶蛋白合并多种食物过敏、非IgE介导的胃肠道疾病、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牛奶蛋白过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荐使用氨基酸配方奶。

②深度水解配方:是将牛奶蛋白通过加热、超滤、水解等特殊工艺使其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的终产物,从而降低抗原性,适用于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约<10%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及40%早产儿和有较复杂疾病症状的足月儿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需要选用氨基酸配方奶。

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是蛋白水解产物,其中牛奶蛋白只是部分水解(蛋白片段仍相对较长),仍具有抗原性,不能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奶粉替换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在1岁以后,从深度水解降阶梯序贯的时候,可以优先转到高能量高热卡的部分水解配方,可对脱敏后的患儿进行追赶生长发育。

注意事项:宝宝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也不要轻易给宝宝尝试牛奶或牛奶制品,这可能会让宝宝产生轻度症状,甚至有可能导致对其他食物过敏,也可能强化牛奶过敏。因此,需要请医生来评估宝宝是否可以进行牛奶蛋白的引入。

3.回避的时间

应回避牛奶蛋白6个月或至9—12月龄,对于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者,适当延长回避的时间,具体由随诊医生决定。

4.添加辅食

婴儿满6月龄后,需要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以满足7—24月龄婴幼儿的食物多样化营养需求。同时,婴儿早期引入易致敏食物可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少过敏。

4—6月龄是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适合添加辅食的年龄,不应推迟辅食的添加,如果迟于6个月添加,会增加对其他食物产生过敏的机会。

食物过敏患儿添加辅食可先添加含铁米粉、蔬菜等,逐步过渡到肉类食物、鸡蛋、海产品。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仔细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新的食物。在进行配方奶的转换时,则暂停添加新辅食,先进行配方奶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