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眩晕症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闭目即止;重度眩晕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症十分常见,引起原因也非常多,比如发热性疾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头外伤、贫血、心脏疾病、过度疲劳等。一切能够让大脑正常的血液供应、营养供应、新陈代谢出现状况的情况,都能使人出现一种“不清醒”的眩晕感觉。
二、患了眩晕症怎么办 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无论是什么表现的眩晕,都应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为引起眩晕的病因众多,如脑肿瘤、脑血管病、内耳疾病、部分内科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应积极地去专业脑病医院或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各方面的鉴别性检查,确诊定性后,再找专业性强、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系统治疗,才能尽早治愈一些原发病,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器官损伤。眩晕症患者应尽可能做全面体检,重点检查外耳道、听力、视力、屈光、眼底及神经系统等,并根据需要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前庭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颞骨CT、头颅MRI、脑血管检查、TCD、心电图、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等,以便分析、查找引起眩晕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三、常见的眩晕症病因有哪些
(一)耳源性疾病。症状大多较严重,多伴有听力障碍、恶心、呕吐等,一般没有脑损害表现,常见病症有外耳病变,如耵聍压迫、异物阻塞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鼓膜内陷或钙化、耳硬化症、耳咽鼓管阻塞等;内耳病变,如迷路炎、迷路外伤、梅尼埃病、壶腹嵴顶耳石症、晕动病、位置性眩晕、变态反应、药物中毒性迷路炎、内耳特殊感染等。
(二)脑血管疾病。由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的较颈内动脉病变引起的多见。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的最大核群,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容易受损引发眩晕。常见病症有迷路卒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小脑出血等。
(三)颈部病变。常见病症有颈椎退行性病变、肿物、畸形等压迫椎动脉;颈交感神经丛刺激性病变,从而引发眩晕。
(四)脑肿瘤。肿瘤压迫前庭神经及传导通路会引起眩晕,常见病症有小脑桥脑角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肿等。
(五)颅脑外伤损及迷路、第八对颅神经、脑干等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均可引起眩晕。
(六)感染。各种类型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前庭神经炎、脑干下部病毒感染;全身感染的高热刺激迷路;颅底蛛网膜炎等,均可能引发眩晕。
(七)药物中毒。一些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新霉素等损及第八对脑神经;长期大量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痫药物导致小脑中毒,也可引起眩晕。
(八)癫痫发作性眩晕发作,多伴有短暂意识丧失。
(九)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损及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也会导致眩晕。
(十)全身性疾病。几乎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只要造成内耳和前庭神经系统缺血缺氧、能量供应障碍,都可引起眩晕,常见病症有阿-斯综合症、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轻者眩晕、重者晕厥)、中重度贫血、低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一氧化碳中毒等。
四、如何预防眩晕症
(一)适度锻炼。可以进行适度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生活,预防感冒;当人体感觉不适时,最好及时就诊。
(二)保持正确的坐姿。坐着时要让臀部充分接触到椅子表面,腰部挺直,双肩往后展,让头部、颈部、肩部、胸部保持稍微绷紧的状态,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曲线。
(三)注意多活动颈部。活动颈部时注意将下巴点到胸骨处,呈90度角,然后向后仰,再向左右两侧倾斜10—15次,让颈背部肌肉拉紧和放松,锻炼颈部韧带。这些小方法可以让颈背部肌肉保持弹性和韧性。
五、有眩晕症病史的人,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注意休息,避免过于疲劳,避免情绪波动(太兴奋或太悲伤)等。
(二)有发作先兆症状(耳鸣、耳闷胀、头晕等)者,及时用药预防发作。
(三)眩晕症发作时,立即坐下或平卧,避免行走,保持房间安静,避免强光或吵闹,房间内温度勿太高,保持空气流通。
(四)有反复发作病史者,宜进行平衡功能锻炼,促使平衡功能代偿。
(五)平时注意低盐、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