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小孩晚上睡觉打呼,是因为白天太累,晚上睡得香,所以才会打呼,真的是这样吗?这里要提醒家长们,小孩打呼噜有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据相关研究发现,34%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长期张口呼吸,导致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颚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面容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反复鼻窦炎、中耳炎,影响听力。部分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还会出现白天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夜间遗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等。
一、腺样体是什么?出现腺样体肥大的原因有哪些?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咽后壁处,表面呈桔瓣样,是一些淋巴组织等组成的免疫器官,腺样体与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
二、出现腺样体肥大的原因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是由于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炎、流感等,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腔堵塞、张口呼吸,夜间出现睡眠打鼾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常见于儿童,并常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
三、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是怎样的?
腺样体肥大分度。1度肥大: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交界处<25%,Ⅱ度肥大:通常指腺样体在鼻、咽腔交界处占25%—50%;Ⅲ度肥大:腺样体占据鼻、咽腔交界处的50%—75%;IV 度肥大:一般是指腺样体占鼻、咽腔交界处的75%—100%。
四、怎么判断孩子是否腺样体肥大?
1.睡眠是否打鼾或张口呼吸:睡眠时伴有呼噜声,由于通气不足而引起睡眠易醒,睡觉不踏实;习惯性张口呼吸
怎么判断夜间睡眠张口呼吸:
方法一:小纸板置于嘴巴和鼻腔之间,取小纸屑分别放置口腔和鼻腔处,看小纸屑有无飘动,若是放置嘴巴前有飘动,即为口呼吸,反之为鼻腔呼吸。
方法二: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嘴唇闭上,持续几分钟。孩子出现憋气、挣扎→张口呼吸→睡眠平稳→鼻腔呼吸。
2.是否出现腺样体面容:人体颌面骨发育在儿童时期最为关键,腺样体面出现上颌骨变长、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
3.反复感冒或鼻窦炎,并且久治不愈: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感冒或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进展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
4.反复出现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靠近咽鼓管咽口,当腺样体肥大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咽鼓管咽口闭塞、黏膜肿胀,中耳分泌物引流受阻,引起中耳炎。
急性发作时,患儿通常表现为耳痛、耳闷等急性中耳炎症状,当中耳分泌物聚集越来越多,形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表现为听力下降,对声音反应迟钝、电视音量调至较大声,出现耳闷、耳鸣等不适。
5.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较同龄人迟缓:在儿童时期,睡眠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间。因此当睡眠时出现缺氧,可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滞后、体形娇小等。同时由于夜间缺氧,白天精神状态可出现异常,如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小朋友的学习成绩。部分儿童还会表现为行为及性格异常,如多动症、反应迟钝、性情暴躁等。
6.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及程度。
五、腺样体肥大如何预防?
1.对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小孩感冒等情况。尤其是在2—10岁期间,应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发现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
腺样体肥大不仅会给孩子的生理带来很大的伤害,长大后,更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因此对腺样体肥大的预防和治疗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