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务实深耕主责主业,倾情为民服务,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以来,辖区道路交通始终畅通有序,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平稳下降,群众满意度连年排名靠前。二大队先后获得全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自治区公安厅集体二等功和广西工人先锋号等30多项荣誉。今年5月,二大队又获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化被动为主动 遏制事故护民安
“群众出行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二大队大队长谢远东如是说。
2018年,原国道324线1503公里至1512公里港南区路段被公安部通报列为全国十大事故多发路段之一。二大队狠下决心“刮骨疗毒”,密织人民群众交通安全网。谢远东带领民警用脚步丈量路况,用汗水排查隐患,针对每一起事故深度分析、“对症下药”。300多个日夜,二大队全体民警与短短10公里的“事故多发路段”默默较劲,完成沿线19个路口的问题整改,配套标志标牌、增设反光路口桩;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176起,处罚酒驾142起,清理各类占道经营摊点1150个。2018年度,该路段发生死亡交通事故数量从16起下降到6起,从年度广西及全国十大事故多发路段中“摘帽除名”。
此后,二大队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围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目标,建立营运车辆信息通报核查机制,深化“百吨王”、非法改装车辆、酒驾醉驾等专项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1年底,辖区致人死亡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4.84%、54.55%,群众安全感大幅上升。
缓拥堵保畅通 民情民意有回音
二大队辖区国省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出入口直插腹地,日均车流量高达2.5万辆次,公路边集市、学校、住宅密集,交通状况复杂。二大队围绕“治乱点、破堵点、解难点”,细化管理,探索社会共建共治模式,全力推进疏堵保畅工作。
二大队制定并落实踩点调研、问题治理、反馈回访“三步走”工作机制,对路面秩序问题下真功夫出实招。针对辖区各中小学校上下学高峰交通混乱情况,二大队因地制宜制订护学措施。在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小学,二大队采取“交警、学校、学生、老师、保安”五方联动护学管理模式,并组织学校周边32家鸭绒厂和木板厂拟订“货车安全运输时间表”,成功避开学生上下学高峰。港南区木松岭学校周边交通设施不齐全,二大队规划学生接送车辆临时停车位,彻底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老大难”问题。2021年,二大队护学经验在市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上获得推广。同年,二大队荣获“自治区妇女儿童维权岗”称号。
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广昆高速封闭施工,贵港南收费站出口车流剧增近3倍,给港南区桥圩路段交通秩序带来巨大挑战。二大队创新“蓄水式放行”信号放行模式,解决非机动车、大货车等各类车辆混行矛盾,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与桥圩镇人民政府协商,对重点路段实行24小时网格化管理,做到提前干预路面秩序,及时消除拥堵隐患,确保封闭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秩序顺畅。
从繁杂到简单 创新服务解民忧
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调处、追逃、伤葬处理等问题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二大队聚焦群众关切,实施有温度的执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提高事故损害赔偿办结速度,二大队运用律师事务所进驻交警队调解的工作机制,以驻点专业律师为“圆心”,协调保险、法院等部门,提供“零距离”法律援助一站式调解。2021年,二大队共受理人伤交通事故纠纷案482起,成功调处464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6.2%。
二大队本着“以人为本、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救助理念,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简化申请程序和审批环节,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涉案困难群众。2021年,二大队累计登记受理申请救助案件15起,成功为涉案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基金13笔共281213元。
千万里奔波于路,日夜间服务于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始终高举鲜红党旗,执初心之笔,写使命担当,以忠诚履职,换群众满意、保路畅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