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医养暖“夕阳” 赤诚践初心

2025-11-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医养暖“夕阳” 赤诚践初心

——记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黎明

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黎明关切问候老人。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每年重阳节前后,桂平市黎明福利养老院董事长黎明都十分忙碌。10月23日,到桂平市中沙镇参与“医暖重阳·致敬老兵”慰问活动;10月28日,在养老院陪老人打太极、做健身操并义诊,晚间与老人共赴长桌宴;10月29日,到港北区明阳幼儿园参与老幼同乐活动……活动中,黎明不仅与老人暖心互动,还提供保健知识和健康义诊服务,并发放慰问品。

“老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黎明说。从创办医院到投身养老,从院内悉心照护到走进社区普惠民生,他用10余年初心不改的倾情付出为夕阳人生点亮温暖灯火。近日,黎明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

医养结合护老安康

“阿婆,今天按时吃药了没?饭菜合胃口吗?”11月2日,黎明像往常一样到养老院查房,与老人像朋友一样聊天,关心老人的身心状态。

每周都到养老院查房是他办院以来的坚持。作为执业医师的他,2005年创办黎明医院时便埋下医养结合的种子。“‘60后’现在都六七十岁了,年轻人压力大,养老是刚需。”黎明指尖划过登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语气坚定,“这既是棘手问题,更是阳光事业。”

黎明医院建设起来后,他还相继承办桂平市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桂平市黎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承办公建民营养老院——桂平市黎明福利养老院,并将桂平市黎明医院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服务,坚持“医疗为基础、医养为中心,文化作保障”的发展方向,投入大量资金完善设施,设立医务室、康复理疗中心,配备专业医护团队,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和医疗保障,将养老院打造成广西三级养老机构标杆。

记者走进养老院医务室,看到血糖仪、康复器械一应俱全,黎明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24小时畅通。“这里的‘医’是底色,‘养’才暖心。”黎明常对员工说。70岁的谢奶奶对此深有体会。谢奶奶两年前因摔伤卧床,带着对养老院的抵触情绪入住,整日紧闭房门,但该院护理员每天雷打不动地找她聊天,康复师小心扶着她从挪步到行走,当黎明偶然听闻她不爱吃切碎的青菜,当即通知厨房换成员工餐……如今的谢奶奶不仅主动参加院内活动,还帮着照看同房老人。“比家里还舒心,医生定时来检查我们的身体,护理员也天天陪我们唠嗑,比亲人还细心。”谢奶奶说。

这份细致源于刻在骨子里的善良。“父母从小教我尊老,看见老人有难处就想帮。”他不仅孝敬家里的老人,对社会上的老人也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帮助。他曾在西山风景名胜区脚下,特意停车接送拄拐的陌生老人下山,还多次救助路边摔倒的老人。这种情怀化作养老院的管理准则:淘汰缺乏爱心的员工,全员开展人文关怀培训,把“视老人为亲人”写进服务手册。他每次查房都为老人量血压、听心率,每逢节日,他都携医护人员与老人共度佳节,包饺子、演节目,让孤寡老人感受家庭温暖,让他们感受亲情。

如今,养老院200多张床位已基本住满,依托黎明医院的内科、康复科力量,越来越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在这里重获生活质量。

普惠助老零距离

近日,在桂平市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长条桌刚摆开,就被老人们围得满满当当。只见黎明正给老人量血压。“阿公,您血压控制得比上次好,药还得按时吃。”这样的场景,对黎明来说早已是日常,每年从社区义诊到乡村送药,从节日慰问到健康课堂,他牵头的敬老活动不下50场。

“不能让老人为看病跑腿,得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这是黎明常挂在嘴边的话。依托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推出的免费健康检查已坚持多年,每年他都会带着医护团队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做全面体检。遇到查出血糖异常却不愿就医的老人,黎明便从饮食调理到并发症危害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还帮助预约挂号,帮助老人及时就医。如今,厚厚的体检报告册,成了社区老人的“健康档案”。

不光在社区,乡村里的困难老人也牵动着黎明的心。每年他都会组织医疗队到偏远村落,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一位接受过帮助的老人感慨道:“黎院长不仅送来了药品,更送来了温暖。”10多年来,这样的义诊送药从未间断,仅赠送药品和慰问品价值就超20万元,而黎明却总说:“老人的健康等不起,多跑几里路不算什么。”

为了让老人学会自我保健,黎明还在社区开设了老年健康课堂。每次上课,他都提前准备通俗易懂的讲义,用方言讲解防跌倒技巧、营养膳食知识,偶尔还会现场演示按摩手法。“不光要讲知识,更要帮老人解决实际问题。”黎明说,如今健康课堂已成了老人们的“充电站”,每次开课都座无虚席。

他的助老善行,早已超出养老院的围墙,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逢节日,他都会带着慰问品去看望孤寡老人,陪他们唠家常;得知30余名困难老知青面临医疗和生活难题,他当即捐款10万元;为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又拿出10万元解决桂平市老科协办公经费。10余年间,他累计投入敬老公益资金超600万元,惠及老人超2万人次。

“看到老人们能健康、舒心地过日子,我就觉得值。”在黎明看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次次上门问诊、一场场健康课堂、一笔笔暖心资助,是用行动诠释敬老爱老的初心。

文化润老传美德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走进养老院活动室,曲调优美的歌声飘满整个院落,只见数十位老人正挺胸抬头跟着节拍合唱,站在队伍旁的黎明手里打着拍子,嘴上也跟着哼唱。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他多年来深耕文化润老的缩影。

作为桂平市老科协副会长和知青研究会会长,黎明始终觉得:“老人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出质量、活出尊严。”为了让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他牵头组建了近百人的老年合唱团和舞蹈队。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活动室里总是热闹非凡。专业老师来指导时,他比老人们听得还认真,记下要点后再帮记性不好的老人巩固;到了演出的时候,他忙着帮大家整理服装、调试设备,看着老人们在舞台上自信绽放,他比谁都高兴。“我们合唱团还能无伴奏演出呢,高音、低音、和音都有,艺术性可不差。”黎明语气里满是骄傲。

为了让文化氛围更浓厚,他还特意扩建了养老院的娱乐室、棋牌室。闲暇时,老人们有的在棋牌室下棋聊天,有的在娱乐室看书读报,偶尔还有文艺团体到院里义演……院里时常欢声笑语。

除了文艺活动,黎明还坚持组织老人们走出院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今年6月,他带着老人到北京、河南、湖北、重庆、广东、澳门游玩。旅途中,老人们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总有说不完的话,分享着当年的故事和如今的感受。“我就喜欢老了跟大家多聚在一起,就像回到大家庭,和兄弟姐妹一样,非常幸福。”知青李勇坚说,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各地的文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据了解,近几年这样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黎明已经组织了10余次,每一次都让老人们收获满满快乐。

此外,他把敬老爱老融入文化传播,借着“三下乡”活动,带着团队走村串户宣传爱老传统美德。这支团队既有养老院的老人,也有医院员工,还有不少来自社会的爱好者。每次活动黎明都积极参与,唱歌、主持,忙得不亦乐乎。每年这样的宣演约100场,10余年来从未间断。黎明认为,文化保障里藏着思想、伦理和情怀,只有把文化做扎实了,老人们才能真正“制造快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敬老爱老的美德,也在这一场场活动、一声声欢笑里,悄悄传承。

图为黎明在给老人喂食。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