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是承载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象征符号,也是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和乡愁载体。
在贵港老街的建筑群落中,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是贵港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南门、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骑楼街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与故事,同时又承载了许多人童年的快乐生活和当下的生活趣味。5月17日,记者走进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探访一场古郡与新城的千年对话。
▲大南门。(陈榕玲摄)
大南门,见证2000年古郡新城
大南门位于港北区人民东路(原县东街),临江而建,是旧城区通往郁江的重要通道。大南门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是古贵港五个城门中仅存的一个。大南门原是一座土城,元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以石修建,并在明代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加砖增高。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光绪初年又先后两次重修。大南门城墙残长28.7米,城楼高6.6米、厚8.66米,拱门高3.4米。
大南门是古贵港重要的客运码头,伴随着航运的兴盛而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北宋名将李纲、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人,曾行经大南门,转启下一段旅程。一次次历史沉淀,大南门为贵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大南门是贵港城市历史的根脉,也是贵港千年城垣的历史见证物。然而,无情的时光却让美丽变得斑驳,老贵港的“城市之门”也在岁月的侵蚀下曾一度破败。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统筹资金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利用,让老城门重新焕发新活力。2007年,我市将大南门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市政府拨款重修大南门,恢复城楼,并在城墙两端各恢复约30米城墙,现城墙长度为89米。
傍晚时分,站在大南门城楼下眺望郁江,夕阳下,江水滔滔、船只往返,江畔人来人往,别有一番与古人共赏千年历史变迁的滋味。
市民陈女士从大南门城楼下拾级而上,闲庭信步。“我经常来逛大南门,感受这里浓浓的历史气息,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陈女士说,她经常带女儿来大南门,在郁江边看船,在大南门拍照。
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红色基因代代传
穿过大南门城楼拱门,便是贵港2000多年前的源头:贵城遗址。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城至今,贵港历史已有2200多年,长期的文化积淀为贵港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2000多年世事沧桑,2000多年文化积淀,贵港蕴涵了过去岁月的丰富信息,孕育了红色革命火种,连接着当今岁月静好。
贵港,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土地。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就是著名的红色地标。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位于港北区贵城街道古榕路46号,是中共地下党员张国才的住所,地处旧市区十字街口,始建于清末民初,是一间砖木结构、三进一开间的二层铺舍(屋)。
▲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 (郭晓枫摄)
1928年6月,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张国才家召开。这是广西党组织建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重要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极大地推动了党在广西各方面的工作,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广西党组织的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广西党建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临近闭馆,仍有不少游客在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参观学习。讲解员黄静斯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不断丰富展览展示内容,改善参观环境,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功能。广西区内许多学校、单位都组织到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平时也有不少市民带孩子来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我们除了接待游客参观学习,还到社区宣讲红色革命知识,将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从馆内延伸到馆外,让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黄静斯说。
据了解,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已成为区内热门的红色旅游打卡点,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4万多人次。
老街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航拍。(庞丹婷摄)
在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民国时期风貌的骑楼建筑随处可见。在近代贵港,骑楼街区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布匹、成衣、五金、烟茶、洋杂、照相、印刷、装潢等行业都集中在这一带。现在,每当夜幕降临,骑楼街区灯火辉煌,充盈着生活的烟火气息,燃起贵港人的乡愁记忆。
▲老街民宅。(陈伟郁摄)
▲老街骑楼。(陆小洁摄)
骑楼之下有靓料,是贵港人的共识。绿豆沙、肉丸、豆腐角、油糍、卤鸭脚、炒冰、豆腐花、槐花粉……许多“老字号”传统手工美食,承载着人们的童年记忆。
“晚上来老街吃砂锅鸡、生料粥、豆腐花最惬意了。”市民廖先生说,他常常与三五好友到老街打卡美食夜宵。“尤其是亲朋好友从外地回来,总是要来老街寻找儿时的味道,这就是乡愁的味道。”廖先生补充道。
▲老街夜市掠影。(郑文虹摄)
▲老街夜市掠影。(郑文虹摄)
▲老街夜市。(彭薏摄)
漫步老街夜市,记者看到,不少新元素为老街注入了新活力。泰式奶茶、老挝冰咖啡、麻辣烫等外来美食融入了老街独特的美食体系,来来往往的食客显示了其受欢迎的程度。老街正在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延展着其独特的城市韵味。
▲老街夜市掠影。(郑文虹摄)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辉映,给当代人带来了传承文脉与继往开来的宝贵财富。据了解,《贵港市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完成,我市将全面保护水流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特色,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复兴街区功能,使其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商业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活力街区。
▲老街一角。(陈榕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