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荷老师讲故事】一所乡镇小学的阅读革命

2025-04-24   来源:港北区大圩镇中心小学   作者:黎 侃  

当文字遇见童心

每周三的课后服务时间,操场边的桂花树下总会传来琅琅书声。孩子们捧着《灰尘的旅行》,指着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惊叹;翻动《中国神话故事》时,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他们眼中化作璀璨星河。

这是我和同事用了整整4年时间,为孩子们编织出一张立体的阅读网络。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小宇抱着自己绘制的《十万个为什么》手抄报走上讲台。冻得通红的小手微微发抖,声音却清亮如泉:“为什么雪花都是六角形?科学家爷爷说这是大自然写的密码……”她展示的每片雪花剪纸都贴着工整的注解,那是她和奶奶在暖炉旁讨论时记下的疑问。

此刻的教室里,40双眼睛闪烁的光芒比太阳光都要温暖人心。

阅读滋养的生命力

持续的阅读工程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以前需要逐句讲解的阅读理解题,现在孩子们会主动圈画关键语句;曾经空洞的作文里开始流淌出细腻的观察:“春雨像蚕宝宝啃食桑叶般轻啃着窗棂。”更让人动容的是,这种改变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生活。课间操时,总能听见孩子们用新学的成语争论蚂蚁搬家的路线……

最难忘的是家访时的发现。走进小平家低矮的砖房,墙角摞着母子共读的《夏洛的网》,书上还写了不少批注。母亲红着眼眶说:“自从和孩子一起读书,他开始给我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还会帮着照顾生病的爷爷。”这种代际间的文化反哺,让简陋的屋檐下绽放出诗意的花朵。

永不熄灭的灯火

站在世界读书日的节点回望,那些在晨光暮色中接力传递的书本,那些在田埂巷陌流淌的读书声,早已编织成一张覆盖整个社区的阅读网络。家长微信群里分享的读书打卡接龙,村委会大院里定期举办的亲子读书会,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当教育者点燃阅读的火种,它终将燎原成改变乡村的文化春风。

此刻,阅览室里那些安静阅读的小小身影,正在用目光丈量世界的宽度,用心跳应和着人类文明的脉搏。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让每个平凡的生命,都能在书页翻动间听见星辰大海的召唤。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