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劳动纠纷“新密码”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市各级法院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工作侧记
劳有所得,劳有所获,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我市各级法院执“调解”之笔,蘸“初心”之墨,以创新思维破译纠纷调解“新密码”,用匠心情怀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更佳算法,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各级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类案件1425件,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2月2日,覃塘法院执行局联合黄练镇政府等展开调解,成功为176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并及时发放。图为发放现场。 陆嘉琪摄
“法院+”调解 写下讨薪“新纪录”
2024年5月23日,辛辛苦苦在某工地完成施工任务的詹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连同自己在内的330名工人,都被拖欠了工资。多次讨薪无果后,詹先生与工友决定告上法院,请求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合计1100余万元。
本以为维权之路会坎坷漫长,但没想到,港北法院借助“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仅用两天时间就促成各方调解,让詹先生等330名工人不用打官司就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法院联合工会、人社一起帮忙讨薪,真的太给力了!太感谢了!”收到工资款后,詹先生难掩激动之情,真心感谢。
詹先生的这段经历,正是我市各级法院运用“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推动劳动纠纷案件“调解先行”的鲜活例证。
为进一步将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关口前移”,让纠纷化解实现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我市各级法院依托“红格善治工程”,推动打造“三端解纷”工作机制,并以此为抓手,优化整合各类解纷资源,逐步形成预防协商、劳动维权、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协调发展的“大调解”机制。
我市搭建了“贵港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西江船员劳动劳务纠纷多元调解贵港工作站”“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等平台,劳动争议纠纷共抓、共管、共商、共治、共为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调解的“荷法品牌”效能不断凸显。截至目前,共有982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2024年以来,全市有1195件劳动人事争议在进入诉讼程序前成功达成调解,大大减轻了各方的人工、时间等成本。
“全员+全程”调解 结出“和谐花”
“调解是最好的结案方式,全市法院要狠抓‘大调解’工作,树立调解优先理念,做实全过程调解,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时机。”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波在不同场合强调“大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释放调解息讼、定分止争的最大潜能?
市中级法院民三庭针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多、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探索创建了“法官助理先行调解+主办法官二次调解+审判长兜底调解”三个层级相结合的劳动争议纠纷全链条、全员调解工作机制,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多个环节开展全员调解工作,做到了案案调解、人人参与,力促劳资关系和谐发展。
2024年2月,平南法院立案庭积极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先行调解工作,该庭与辖区有关人民调解组织密切配合,成功化解了113名劳动者与广西某电子公司劳动报酬纠纷系列案件。
2024年10月,港北法院在二次调解中,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为某小区、某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共781位农民工成功追索劳动报酬3128万元,并促成某小区地下车库等遗留工程复工复产,助推某产业园项目如期竣工。
一件件劳动纠纷案件在我市各级法院的牵头组织下达成调解一致意见,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添了助力,更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定分不易,止争尤难。我市各级法院不断增强预防在前、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实质调解的理念,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大调解”工作格局不断完善,调解“引擎”效能凸显。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劳动争议类案件上诉率16.6%,同比下降16.73%。
2024年2月6日,港北法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为33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1100余万元。图为调解现场。 黄景娜摄
“穿透式”调解 群众更满意
在劳动纠纷案件中,特别是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往往是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置,从而进行后续的工伤认定行政程序,进而追索工伤赔偿。
2024年7月25日,在一起确认劳动关系案件中,市中级法院主办法官抓住案件的主要矛盾,审慎运用“穿透式调解法”,通过调解一件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件,将后续的工伤认定、追索工伤赔偿及追讨工程款一次性化解,实现结1案实际解决了潜在3案目标。此举得到当事人的赞扬。
穿透式调解法,是我市各级法院根据劳动争议类案件仲裁前置、纠纷产生时间长,且工资涉及基本民生等特点,穿透诉讼表象,摸清当事人诉讼根本的目的,以实质性解纷为抓手最终促成调解达成的工作模式。
“韦某某已收到工资”“梁某某已收到工资”“莫某某已收到工资”……今年3月14日,随着最后一名农民工在“工友群”里发出接龙信息,26名农民工被拖欠近3年、总额21万余元的劳动报酬终于到手了。这背后,是市中级法院运用“穿透式调解法”,在复杂的工程转包关系中,找到解开“法结”和“心结”突破口,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实质性化解的一个缩影。
我市各级法院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争议纠纷中,牢固树立调解意识,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企业规范用工,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2024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各级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类案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820件,以撤诉方式结案46件,调撤率60.77%,同比上升45.26%,为劳资双方节约了人工、时间、财力等成本,得到有关当事人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