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新职业的出现,反映了需求的多元化和新变化,见证着社会发展的新活力。在新职业不断涌现的当下,从业者首先应当具备新本领,这就需要加快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速度,提高新职业、新工种的社会认可度,促进新职业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等17个新职业、特种救援员等42个新工种信息,并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自2019年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累计发布七批,共110个新职业。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多元迭变的当下,新职业信息的发布如同一股强劲的浪潮,深刻影响着就业格局与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职业的发布,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催生出众多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如同产业升级的“先锋军”,清晰勾勒出新兴产业对关键岗位和技能的要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为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入,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专业支撑,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同时,新职业的发布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促使劳动力资源向新兴领域和高端环节流动,激活创新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
新职业的涌现,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开辟了新路径。当前,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有岗无人”与“有人无岗”并存的尴尬局面,新兴产业招工难与传统劳动者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新职业的精准识别,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方案。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能够依据新职业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例如,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碳排放管理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职业的出现,引导教育机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掌握绿色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让更多劳动者能够在新兴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实现高质量就业。
新职业的发展,为劳动者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实现技能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技能提升方向,让劳动者能够有的放矢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配套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以及“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搭建了从初级到高级、从普通技能到精湛技艺的成长阶梯。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真正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激发劳动者提升技能、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新职业浪潮已至,它既是就业的新航向,为劳动者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面对这一浪潮,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应携手共进,加强新职业培育,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开展针对性培训,共同迎接新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书写就业与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