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擦亮村屯“颜值”;走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焐热百姓“心窝”;建强党组织凝聚治理合力,激活乡村“活力”…… 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甘李萍以担当与实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用一件件暖心事成为大家信赖的“暖心人”。近日,她荣获“2023—2024年广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强基领航筑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甘李萍始终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各项制度规范化,发展党员,培育后备干部,强化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
为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甘李萍实施村干部赋能提升策略,以岗位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开展一对一办公技能实操培训,手把手讲授办公软件使用技巧,提高村干部办公技能。在党务干部培养方面,甘李萍实施党务干部“育苗计划”,采取“工间讲学”“集中讲学”“专题培训”“实践教学”等方式,培育党务干部2名,推动党务干部能力三级跳。围绕党组织升级晋位,她指导村党组织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 等制度,打造“阳光村务”平台,细化“三务公开”制度,以月底复盘、季度总结跟踪督促党建任务,推动党组织从四星提至五星,助力中里乡创成自治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乡镇。
实干担当促善治
针对屯级理事会“议事无场所、制度无章法”的困境,她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集资升级完善屯级议事场所、配备议事设施等场所阵地;规范议事制度,推行重大事项决策“五步议事法”,创新“常事月议、急事特议”灵活机制,同步实行村屯事务全程监督和动态监督“双线监督”,提升干群议事决策规范化水平,屯级理事会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四年来,六台村理事会带动村民筹资投劳超300万元,建成10亩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广场、生态停车场、生态景观鱼塘等10余项民生工程,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六台村获评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站、市级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
兴业富民促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甘李萍以“基础建设+科技赋能+品牌突围”策略破局攻坚,助力六台村油茶产业蓬勃发展。为攻克产业基地交通瓶颈,她主动作为,联动村委深入调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科学规划路线,成功获批228.49万元产业路项目资金,最终建成3条总长4.4公里的环山产业路,不仅实现基地与主干道无缝衔接,更带动沿线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30%,为产业发展铺就“快车道”。立足产业规范化生产,她积极多方沟通,争取了70万元资金,建成3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车间,同步指导完善生产流程,推动小作坊成功通过SC认证,实现产品从“土特产”到“商品化”的跨越。
同时,她积极对接后盾单位,采取企业认购茶油,并通过展销会平台宣传拓展茶油销售,改变茶油“产得出,卖不动”局面。先后带动六台油茶产业种植面积从220亩扩至300亩,辐射周边村屯发展千余亩,吸纳100多户群众务工,年产值由30万元跃升至70万元,走出一条产业富民新路径。中里乡六台村山茶油加工厂成为全市首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村办企业。
心系群众办实事
甘李萍深知,“当村里人,办心头事”才能破解治理难题。驻村期间,甘李萍以群众的所需所想为宗旨,积极克服语言障碍,手绘户主“地图”,清楚标注每家每户的位置、人口结构、致贫原因等关键信息,用三个月时间实现全村64户脱贫户“一口清”。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她深入推进常态化监测、政策帮扶,建立返贫预警机制,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切实把群众期盼转化为脱贫实效。面对脱贫户廖达瑞户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再度陷入困境,她迅速制定帮扶方案,协调民政部门为全家四口办理低保、争取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联动育康精神病医院对家人进行救治,有效防止了该户返贫风险。四年来,她大力推动群众就业增收,组织就业岗位推送、政策宣传,帮助247人获省外务工交通补助7.42万元,98人获县域内劳务补助5.16万元;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为54名学生落实雨露计划补助10.77万元;大力推动产业造血,指导193人发展特色种养,落实产业奖补31.60万元;依托金融帮扶,建立“银行+农户”对接机制,为15户协调发放小额信贷61万元,以实干担当赢得群众的真心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