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港南区 > 正文

小鸽子孵化大产业————港南区聚力打造富硒肉鸽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名片

2025-09-1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志宁 刘启斐  

初秋时节,天气变得凉爽起来,正是大干项目的黄金季节。位于港南区东津镇年出栏400万羽肉鸽全产业链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焊接铁架、室内批灰等作业,一派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

港南区对小鸽子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80年代,港南区便有农户规模养鸽。近年来,该区将肉鸽养殖这一传统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强区的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精准招商、延链强链、联农带农等举措,推动其从传统养殖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逐步构建由龙头企业引领、标准体系支撑、品牌建设发力的发展格局,成为该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精准招商 壮大产业集群

近日,港南区与广东永盛茂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永盛茂公司将在木格镇陆化村投资建设年出栏900万羽肉鸽养殖全产业链项目。项目占地约630亩,总投资约4.5亿元,主要建设现代化鸽舍、饲料加工车间、孵化室,配置自动化养殖设备,同步建设肉鸽屠宰厂、食品深加工厂,打造现代化的肉鸽养殖全产业链。

这是港南区推动肉鸽产业向集群化、标准化发展的又一务实举措。

立足肉鸽养殖传统,以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等优势,2023年以来,港南区先后编制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确立“三年打造年出栏2000万羽、广西最大肉鸽养殖基地”的目标。

港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韦永祥介绍,2023年以来,该区共签约肉鸽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13.65亿元,设计年出栏规模3130万羽,预计今年可出栏820万羽。

新项目签约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促进已签约项目加快发展。

电锯声、机械轰鸣声交织……在木格镇的广西宝鸽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万羽肉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土方运载车来回穿梭,鸽舍搭建、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施工面同步推进。

该项目于2月21日签约落户,5月19日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余亩,预计年产种鸽15万对,年出栏乳鸽300万羽、鸽蛋100万枚,10月中下旬将引入首批种鸽2万多对。

“在港南区相关部门的高效服务下,项目施工进展非常顺利,整体进度已达70%,到9月中下旬,所有标准鸽舍、饲料仓、出鸽棚,以及鸽粪处理等环保配套设施将全部建成。”宝鸽皇农业公司总经理赵金宝介绍。

项目签约后,落地发展是关键。港南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张慧红介绍,港南区成立产业服务专班,提供从洽谈、签约到开工的全流程服务,整合乡村振兴、财政、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力量,构建协同机制,从用地、水利、交通、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形成闭环,力促项目快开工、快投产,推动城区肉鸽产业跨越式发展。

港南区还积极探索“种鸽培育+光伏”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开创棚顶光伏发电、棚内高效养殖的双赢局面。目前,位于湛江镇西安村的广西业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鸽子养殖基地,已建成光伏棚顶鸽舍2栋;位于湛江镇蒙村的广西鹤鸿农业有限公司鸽子养殖基地,规划建设20栋光伏棚顶鸽舍,现已建成2栋,预计年底可全部建成,进一步增加了效益。

延链强链 做好肉鸽文章

“5分钟就能喝上这碗自热的当归黄芪鸽子汤……”8月28日,位于湛江镇的广西贵港吉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准时开启了产品直播。

该合作社负责人杨育权介绍,这款自热产品是合作社延伸肉鸽养殖产业链开发出的新产品,每月在线上销售3000多罐。

自父辈起,家里就开始养殖鸽子,到2012年自己接班,杨育权想为当地传统肉鸽产业带来改变。“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目前合作社养殖种鸽17万对,年出栏肉鸽380万羽,要想提高鸽子的附加值,必须向精深加工发展。我们正在打造养殖、屠宰、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链,为肉鸽产业现代化发展助力。”

港南区肉鸽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吉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产的鸽子、鸽蛋已通过国家级富硒农产品认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促进肉鸽养殖业与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发展,开发乳鸽肉、鸽子汤、鸽子饭等多款速食品,延伸了冷链物流、电商仓储、销售配送等肉鸽产业链。目前,湛江镇肉鸽、肉鸽制品远销两广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位于湛江镇的广西鹤鸿农牧有限公司采用双层楼房式大棚养殖,配置了自动喂料机、饮水机和清粪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饲料耗损可降低30%,一人可管理一栋鸽舍。”公司总经理徐创介绍,项目计划建设养殖大棚60个,目前已建成20个、投产7个,存栏种鸽4万对。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养殖种鸽25万对,年出栏肉鸽600万羽。

湛江镇作为港南区肉鸽产业的聚集地,肉鸽养殖规模占港南区的70%。该镇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抓手,壮大肉鸽养殖产业集群,打造体现贵港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带动力的亿元肉鸽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该镇富硒肉鸽产业综合产值约9655万元,同比增长33.2%。“要做好肉鸽文章,我们还需要打造区域品牌。”湛江镇党委书记吕高俊对肉鸽产业发展心中有数:依托“广西养生养老小镇”、富硒土壤等独特优势,打造富硒品牌,提升肉鸽的市场竞争力。

港南区区长殷崇勇介绍,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深化三产融合,发展壮大肉鸽产业,计划在湛江镇、东津镇、木格镇各建1个肉鸽繁育基地,同步推进标准化、智慧化养殖,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拓展精深加工,打造区域品牌,将肉鸽产业打造为推动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预计到2026年肉鸽产业单列统计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占一产比重由2022年的0.12%提升至9.4%。

联农带农 促进乡村发展

“咕咕咕……”8月27日,步入湛江镇芦山村村民周衍忱的养殖场,未见鸽影,先闻鸽声。养殖场内,一排排鸽笼整齐排列,每层划分为多个独立套间,每个套间里住着羽翼鲜亮、体态丰盈的一对种鸽。

周衍忱介绍,他与合作社签订了协议,由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饲料等支持,待鸽子出栏后再按照协议价格收购。“目前养有5000对种鸽,有技术员指导养殖,也不担心销路。”周衍忱说。

“这里以前是废弃的猪棚,后来在政府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养殖肉鸽。”湛江镇湛江村村民周大有说,“现在我的鸽舍能够养殖400多对种鸽,每对种鸽还能带两到三只鸽崽。”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像周大有这样投身肉鸽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

群众受益是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港南区发展肉鸽产业,除了带动村民养殖肉鸽,还提供了就业机会。

2024年,蒙村松木塘屯村民卢亚玉应聘到鹤鸿农牧有限公司,负责鸽舍管理,每月可领到工资3000多元。“因为要照顾家里,不能去外地打工,这家企业离家近,让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卢亚玉说。

在港南区,肉鸽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湛江镇为例,今年上半年,该镇出栏乳鸽300多万羽、鸽蛋110万枚,总产值近亿元。

“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鸽场务工领工资、基地培训学技术等方式增加收入。”韦永祥介绍,港南区建立了种鸽包供、饲料包赊、技术包送,联系用地审批、联系银行贷款,按协议回收肉鸽、鸽蛋的“三包二联一回收”共联机制。由吉丰肉鸽、鹤鸿农牧、业鸽科技3家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饲料、技术、销售全方位支持,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养殖,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实现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富民强区。“港南区正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构建集优质种鸽繁育、肉鸽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到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将‘中国长寿之乡’的影响力和富硒土壤的独特优势融入品牌建设中,让富硒肉鸽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港南区的新名片。”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说。 

港南区富硒鸽产业示范区展示厅。

港南区富硒鸽产业示范区一角。

港南区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促进肉鸽养殖业与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发展,开发乳鸽肉、鸽子汤、鸽子饭等多款速食品,延伸了冷链物流、电商仓储、销售配送等肉鸽产业链。

贵港吉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的肉鸽加工食品。

港南区新塘镇联创种养专业合作社肉鸽出栏上市。

贵港吉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在飞棚里投喂肉鸽。

广西鹤鸿农牧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调配乳鸽。

本版图片均由刘志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