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我看你心里是认这个赔偿理的,就是那口气还堵着。可邻里街坊,抬头不见低头见,咱先消消气,一起把这事儿了了。”近日,平南县人民法院“老书记工作室”的退休法官黄强,通过先行调解化解了一起健康权纠纷。
粪水起冲突,法理之内解心结
59岁的阿芬与71岁的冯老太,两家仅隔着一条小道,本该是亲近的邻里,却因闲言碎语积怨成壑。2024年10月,双方“狭路相逢”,阿芬随手甩的粪水,让“口舌暗战”升级为邻里“混战”,致冯老太受伤住院。
纠纷材料转到黄强手上时,一边是冯老太索赔医疗费等损失,一边是阿芬嫌对方“过度医疗、要价太高”。他翻阅卷宗,派出所笔录、村委会证明写得明明白白——阿芬因此被行政拘留13日;冯老太的治疗材料也样样有据。法理上事实清晰、责任明确,难的是让双方打心里认账。
黄强架起电话当“传声筒”:“阿芬,你们几十年邻里,再大的气也能好好说。你当时那一下要是没分寸,粪水溅到身上可能涉嫌侮辱罪;冯老太70多岁了,哪禁得住推搡?”
转头他又劝冯老太:“按轻微伤标准,阿芬愿赔6000元,这已高出法定数额,是和解的诚意啊。”
十几个来回的耐心疏导后,黄强终于促成双方走进“老书记工作室”,面对面坐下来调解。在黄强的见证下,阿芬夫妇当场给付6000元现金,冯老太也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捺印。
回访“拆冰”,重连邻里情
7月10日,烈日灼灼,黄强直奔安怀镇某村委会。他早约好了村支书和网格员,要同去阿芬与冯老太家回访——健康权纠纷虽已化解,但调解时两人鲜有搭话。多年的审判经验让他心里透亮:调解能了断纠纷,却未必能焐热冰封的关系。“得想办法让她们把话头接上,至少再努力一下!”
冯老太家的小院里,众人围坐话家常。黄强在闲聊中揉进情与法,静静地听冯老太母女细数多年恩怨。话到尾声,母女俩慢慢咂摸出:那些邻里琐事引发的怨气,不知不觉在时光里慢慢消解了。“不管她啥态度,以后见了面我先打招呼。”冯老太女儿的话里透着大度。
转至阿芬家中,黄强先递过一句:“你气头上都认赔偿的理,可见是个明事理的人。”这话一下让阿芬堵着的气松了缝。黄强静静地听她絮叨往事,倾诉多年委屈,不时轻声应和,让其积压的情绪慢慢淌出来。
两个多小时的回访,黄强就着话头,把两家心里的刺一根根挑明、捋顺。冯老太和阿芬脸上的戒备淡了,气也顺了。送别时,两人脸上绽开的笑意里,那根断了的邻里线,正悄悄重新连上。
银发余晖里,调出基层和谐新“枫”景
平南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里,“老书记工作室”的牌子格外醒目。近年来,平南法院依托贵港市两级人民法院“党耀天平·荷法银辉”党建品牌,率先成立“老书记工作室”,以退休法官的经验和智慧、特邀调解的解纷良方,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性化解。
“广东教育资源好,孩子也愿意跟着妈妈,你心里再不舍,也得为孩子着想。放手不是不爱,远距离也能护着他们长大。”黄强用这番话,解开了一起抚养权纠纷的结。
原告陈女士与被告郭先生育有两子,孩子自出生后一直随母亲在广东生活。眼看小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却因户口随父亲郭先生,影响了他在广东上学。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陈女士诉至平南法院争取两子抚养权。
“为了孩子好!”——这份爱的初衷,让所有不舍、纠结与争议都选择了让步。双方和平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两子由陈女士抚养,郭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且可随时探望。
“跟矛盾纠纷打了半辈子交道,人虽退了休,可这经验、经历、精力倒像‘正当壮年’。换个身份接着化解纠纷,正好发挥余热!”黄强笑眯眯道,满眼盛着对这份新差事的热忱。
“老书记工作室”里,3名像黄强一样的退休法官常驻在此,他们脱下法袍,以特邀调解员的身份,操着一口亲切的乡音白话,融入半生积累的“解纷经”,在家长里短、邻里摩擦中调出和谐音,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中调得“真金白银”,让“枫桥经验”在银发余晖里焕发新味——截至今年7月,他们共实质解纷3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