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覃塘区东龙镇农昌村昌平屯村民阿信、阿贵等5人,结伴来到村委档案室,拿放大镜趴在桌上查看一份珍贵的《阶级成分登记表》。他们细看每户登记信息,里面的人有些已离世,有些不太熟悉,有些健在身边。每翻看一页,他们都久久不能平静。
这份表格,是该村村委根据民意,派代表到市档案馆“淘”回的一件“宝物”。
2021年1月18日,农昌村村委工作人员潘先生来到市档案馆,反映农昌村昌平屯有很多村民想查以前的户籍档案,但由于1990年前该村户籍档案没有录入派出所户籍系统,现无法找到相关资料,户籍信息出现断层,大家便向村委求助。
这些村民,有的想打印长辈的姓名、出生年月以完善族谱,有的想核实自己的出生年月等。村委认为村民反映的情况较多,如果让他们都来档案馆查档,会比较麻烦,故委派潘先生来查找昌平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户籍记录,作为日后备查。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认真查找,在“贵县石龙公社”全宗内找到1974年农昌大队的《阶级成分登记表》共178页(户)。令潘先生惊喜的是,这份《阶级成分登记表》,类似现在的居民户口本,记载有户主家庭成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及亲属关系,可以作为补充户籍资料的重要依据。
潘先生将表格复印件带回村后一个月,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回访。“村民们查到档案都很高兴。”潘先生说,特别是找到爷爷名字的几个村民,对心中多年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而激动不已。同时,他们还协助公安机关补充完善了户籍资料。
一年多来,这份表格就放在村委的档案室里。听说有这份珍贵的档案后,村民常结伴到村委来查看。这是一份记忆,更是历史的传承。今后,这份档案将发挥出更大的历史价值,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