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我市组织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来自北京、广东、广西的党史军史专家教授和革命先驱邓拔奇、朱锡昂的后代等齐聚一堂,带领我们再次深刻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与会嘉宾在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陈列馆前合影留念。(记者樊奥星摄)
“1978年底,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随父亲来瞻仰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父亲认真观看了旧址的各个细节,临走时站在房前一动不动,很久才离开。他跟我们兄妹说,这里是你们的爷爷和一批革命先驱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召开过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广西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你们要记住这里。从此,中共广西省一大就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研讨会上,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朱锡昂的孙子朱光沛说。
朱光沛说的旧址,位于原贵县圩心街广东巷61号(现贵港市港北区榕兴街46号),是一座三进一开间的二层铺舍,砖木结构,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员张国才的家。由于地处十字街口,南邻郁江,交通便利,这里曾被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
1928年6月1日至4日,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在旧址二楼秘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西特委委员和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等地代表10余人。会议由特委书记邓拔奇主持,主要议程是决定成立广西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恢复各县、市党组织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受中央委派,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常委恽代英到会指导并作报告。会议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党务问题决议案》和《军事问题决议案》等三个文件,改组了特委,选举朱锡昂、董铨汉、邓拔奇、余少杰、雷经天、胡福田、黎赤夫、黄一平、黎国琼、包云初、李其实、陈桂、郭金水、麦锦汉、昌景霖(后叛变)等15人为委员。恽代英代表广东省委指定朱锡昂、董铨汉、邓拔奇、雷经天、郭金水、黎赤夫、昌景霖等7人为常委,朱锡昂任书记兼管宣传科,董铨汉任候补书记兼管组织科。决议案及委员名单先后于同年6月26日和7月30日报告中共中央。
这次会议是广西自1925年建立党组织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重要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党组织在各方面的工作,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基础,是广西建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广西党史上谱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将此次会议确认为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1960年6月16日和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先后将贵县榕兴街46号确定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还是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贵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市民群众开展党史学习、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打卡地”。
1979年,贵县人民政府在旧址左侧修建了一栋混凝土结构附属楼作为贵港市博物馆(旧馆)。2021年2月,贵港市人民政府将其升级改造为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陈列馆,同年6月底重新对外开放,通过文物、图文资料、声光电影像等丰富载体,向参观者生动叙述这段峥嵘历史。
据悉,这次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承办,贵港市博物馆、贵港日报文化传媒公司协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锦锋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希望与会专家教授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研讨主题,畅所欲言,交流心得,奉献智慧,为贵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研讨会期间,与会嘉宾通过对历史丛书、革命前辈手稿的阅读以及革命前辈后代的回忆,再次深度挖掘、收集和整理中国共产党在贵港早期活动的相关历史资料,深入探讨和分析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对广西地区的革命以及对全国的影响。与会人员还走进旧址,瞻仰缅怀先烈,汲取力量,继续前进。
革命后代讲述先烈事迹
“今天,我把祖父邓拔奇在广西革命活动期间使用的皮箱送回‘家’,让烈士的遗物见证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峥嵘历史。”当天,邓拔奇的孙子邓敏向贵港市博物馆捐赠了祖父遗物和他主编的书籍《缅怀邓拔奇》,并深情讲述了祖辈的革命故事。
邓敏说,他的祖父邓拔奇,又名邓岗、白希、伯奇、腾伯,1903年出生于广西省怀集县(今属广东省)甘洒镇永富村一个殷实之家,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临危受命,秘密潜入广西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历任中共梧州地委委员、中共广西地委委员兼团广西地委书记、中共广西地委书记、中共广西特委书记、中共广西临时省委委员和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秘书长、中央南方局代表、中共两广省委常委等职务。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强大兵力“围剿”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粤东大南山苏区。危急关头,两广省委派出邓拔奇到东江特委工作,指导“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10日,东江特委常委扩大会议辗转了几个地方后,在惠来县林樟村的山头上召开,凌晨突遭国民党反动军队四面包围。邓拔奇率众奋力突围,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为掩护同志们的撤退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邓敏说,从他懂事时起,祖母就经常向他讲起祖父这个皮箱的故事。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不久,中央决定广西特委改组为广西临时省委。由于中央任命的省委书记一直未到职,广西临时省委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委员朱锡昂和邓拔奇主持,并把省委机关迁到梧州。
邓敏说,广西临时省委在梧州开展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出卖,大批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被杀害,祖父也被通缉,处境非常危险。1928年底的一个深夜,祖父提着皮箱化装成商人回到怀集家里,却不料特务一路跟踪而至,于次日凌晨包围了村子。祖父接到报信后决定离家,把皮箱藏在了屋外的柴草房里,然后在村民的护送下,化装成鸡贩,挑着两担鸡从容地从后山脱险。隔了一段时间后,祖母在柴草房翻出了皮箱,发现里面只有衣服等几件生活用品。从此,这个皮箱成为了他们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
中共广西省一大的成功召开,还与一个重要人物关系密切,那就是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1887年出生于广西博白的朱锡昂,16岁考中清末秀才,后远赴广东求学,期间在广州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1925年初,经恽代英介绍,朱锡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朱锡昂当选中共广西特委书记,后任中共广西临时省委负责人。次年6月,朱锡昂在玉林筹备发动端午节暴动时,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
当天,朱光沛向贵港市博物馆捐赠书籍、烈士名录等物件共计19件,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党史和军史专家朱冬生向贵港市博物馆捐赠人民日报宣传朱锡昂同志的宣传板等物件2件。这些珍贵的物件,见证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为我市传承红色基因再添新载体。
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党史和军史专家朱冬生在研讨会上发言。(记者李园园摄)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了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邓敏筹资制作了四尊邓拔奇铜像,其中一尊就放在中共广西省一大陈列馆。同时,他用了10多年的时间,重走祖父邓拔奇当年外出求学、革命活动以及壮烈牺牲的地方,搜集资料,参观史迹,主编了《缅怀邓拔奇》一书,发表了20多篇纪念、研讨文章,还走进烈士故居、机关、学校讲红色故事,积极参与粤桂红色廊道建设活动,为传承红色文化作贡献。
贵港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策源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广西党组织三次全省性的会议就有两次在贵港召开,分别是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涌现了黄日葵、谭寿林、胡福田、陈岸等一批革命先驱。
目前,贵港已建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中秋起义纪念碑园、陈岸故居、谭寿林史迹陈列馆和谭寿林故居、贵港红色主题公园等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在家国情怀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会嘉宾均认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有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图书馆馆长、博士曾凡贞认为,贵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且上档次,建议继续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有计划地把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建成市级、自治区级或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化校地合作,深挖革命人物、革命遗址遗迹的感人情怀故事,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旅游打卡。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教授王明波认为,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是广西红色基因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广西早期党组织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广西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深入开展中共广西省一大红色资源的专项调查,统筹好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积极开展相关史料文献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打造精品文物布展、陈列,进一步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教授王明波在研讨会上发言。(记者樊奥星摄)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今天,我们在这里的研究、探讨,正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最好体现。我们唯有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才能在全党全社会激扬起继往开来、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朱冬生在总结发言中说。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朱锡昂的孙子朱光沛向贵港市博物馆捐赠展品。(记者樊奥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