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越是境遇恶劣,黑暗,民生愁苦,我们的使命越是重大。”
“一个个不公平的条约触目惊心、惊心。”
“亡国的警报已经来临,华夏的儿女快点觉醒。”
……
这是音乐剧《国难书生》的几个镜头。
《国难书生》是一部以音乐剧的形式把广西籍第一位中共党员黄日葵的生平搬上舞台,传唱黄日葵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故事。剧目艺术再现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场景,讴歌以黄日葵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追求真理、热血报国的远大革命志向和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崇高革命精神。
图为音乐剧 《国难书生 》剧照。(首席摄影记者陈榕玲摄 )
不久前,桂平市召开音乐剧《国难书生》剧组座谈会,指出该剧起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鼓劲作用。
历史与音符碰撞,用艺术再现革命传奇
1916年秋,一名17岁少年中学毕业后,从桂平码头乘船离开家乡,远赴日本留学。
这名少年就是黄日葵。1899年6月,黄日葵出生于桂平一个书香世家。在日本留学的黄日葵因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二十一条”,1918年5月愤而罢课回国。同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就读。
受李大钊、陈独秀的先进思想影响,1919年3月,黄日葵参与组织北京大学平民讲演团,5月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并为营救被捕学生四处奔走。
黄日葵是五四运动先锋骨干、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广西籍第一位中共党员、广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行者、广西共产主义运动“启明星”。
“英雄人物归根结底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英雄的成长历程,却蕴藏在平凡岁月中。所以,除了呈现黄日葵对革命信仰的执着追求,我还把关注点放在他的生活和情感上,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黄日葵。既让观众看到英雄的铁血丹心,又能感受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该剧编剧、总导演马瑜萍说。
该音乐剧副导演黄沛佩认为,凭黄日葵的才识以及家境,他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他胸怀国家兴亡,心系民族兴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革命。我们用艺术的形式再现黄日葵短暂而又充满斗争的光辉人生,希望把黄日葵的崇高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赓续下去。
《国难书生》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22—2024年)重点扶持项目,剧中用22首原创歌曲传唱黄日葵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剧情紧凑、节奏到位,剧中大量歌词都出自黄日葵的诗词和文章,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黄日葵的赤诚和革命浪漫情怀,达到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
该音乐剧于去年10月16日在我市首演,同月底又在玉林市进行巡演,受到各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如果不是音乐剧《国难书生》,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黄日葵的名字。作为广西籍第一位中共党员,黄日葵的英雄事迹绝不应被忘记。”黄沛佩说。
坚守与创新并蓄,让红色文艺精品绽放异彩
“第一次读到黄日葵故事时,非常感动,我觉得这样的英雄人物应该让更多人知道。”黄沛佩回忆起创作之路仍然心潮澎湃。他开始收集资料,编剧本,找演员,先后推出情景剧《红色回音》、音乐剧《葵花向阳》。“表演现场观众爆满,很多人都哭了,演出结束后观众还要求加演。”黄沛佩很惊喜。
一部好剧目,剧本是关键。为了更好地创作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主创团队在剧本创作上下足功夫,光是剧本就修改了几十稿。“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我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来构筑情节,烘托出黄日葵抛洒一腔热血、用生命捍卫信仰的至高境界。”马瑜萍介绍,剧本创作期间,桂平市委、市政府上下联动,充分征求本地党史研究专家意见,多次召开剧本研讨会,挖掘历史细节,精心打磨剧本,确保历史真实和艺术感染力。
该剧声乐指导老师李秋介绍,黄日葵身上有正气、豪气、义气,该剧综合运用了美声、流行、地方小调、山歌等唱法,结合极具特色的语言,尝试把这些完整展现给观众,相信每一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触动灵魂、感受最深的点。
由于整部剧多达22首歌,设计了多个场景,对舞美设计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该剧舞美设计师吕挺军表示,通过景片、硬景、多媒体以及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实现诸如民众艰难、无奈、无助的生活,黄日葵在日本街头受辱、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慷慨就义等场景、空间、氛围的烘托,极富视觉冲击力。
追寻红色记忆,持续闪耀理想与信仰之光
据悉,该音乐剧台前幕后汇聚着桂平市各行各业近80名干部群众参与,演出队伍绝大部分为非专业演员,但他们从排练到演出,都下苦功、练真功,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根,用心用情演出。
“我很崇拜黄日葵一生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这种对党的赤诚之心感染着我,更鼓励着我。能够出演黄日葵这个角色感到很自豪。”演员张云龙说,为了演绎好黄日葵这个角色,他频繁往返桂平、南宁两地。创排过程中,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了解黄日葵的革命情怀,积极与作曲家、导演、舞美及其他演员沟通、协调,努力演好黄日葵这个角色。
“排演《国难书生》,我每天都有无数次感动。”黄日葵妻子文质彬的饰演者莫春艺哽咽道,“她跟着黄日葵在革命动荡的年代生死相依,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和梦想不怕牺牲,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的红色精神。”为了跟上大家排练步伐,莫春艺洗菜、做饭……嘴里都在反复背台词,对着镜子练表情。
“地板是滚烫的,大多数动作又需要伏地,真切感觉自己被架在火炉上烤。” 李大钊的饰演者陈嘉文介绍,排练期间刚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每天排练大约15个小时,好几个演员的腿上、膝盖都留下了“勋章”。为了演绎好各自的角色,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舞台展现有张力,剧情、音乐都很有亮点,非常推荐。”
“没想到红色题材还能这么有吸引力。”
“舞美设计精良,演员表演到位,很容易让人动情入戏,我中间哭了好几次。”
……
观众对这部音乐剧的喜爱不吝赞美之誉。
“台上光鲜亮丽,台下挥汗如雨。每一次的转场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剧场迁移,灯光、道具、服装都需要打包,反复打包,再反复安装,所有人员齐心协力,每一个位置都缺一不可。”黄沛佩说,“每个人都在践行‘黄日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