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近日,记者来到桂平市金田镇古东村陆基圆池养殖基地,看到一个个“巨型鱼缸”整齐排列,活蹦乱跳的鳜鱼正在圆池里游来游去。
“我们目前第一批投放了约46万尾鱼苗进行驯化,下一批将继续投放50万尾。”广西荣亨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锐说。这些鱼苗全部来自广东佛山的广东大农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广西荣亨牧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由其为广西荣亨牧业有限公司提供鱼苗、饲料、技术人员,并负责今后成品鱼的回收与销售,销往广东、安徽等地,全程为金田镇陆基圆池养殖项目保驾护航。这是桂平市大力推进设施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鱼儿陆上养”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是岸上养鳜鱼在我市还是少数,多数的陆基养殖基地以养殖鲈鱼为主。鳜鱼的养殖对水质、氧气、温度等要求非常高。据了解,广东大农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拥有30年的养殖经验,鱼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在基地现场,养殖技术人员正在抽查鱼苗、监测池水水质。“我们每天都要抽查水质,从氨氮、亚盐、PH值这些指标来观察水质情况。第二项就是抽查鱼苗的寄生虫、内脏、肝脏等,保证鱼苗健康成长。”广西荣亨牧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彭明远说。
该基地建成的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配备智能化循环水配套系统,可将鱼苗驯化、标苗、成鱼暂养、吊水等一系列养殖活动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接近零排放,提高了水产品养殖安全,实现水产养殖零污染、零排放目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该基地建设的鱼池每个高度1.5米、直径8米,可以养殖约5000尾鱼,养殖周期约6个月,出栏重量0.4—0.8公斤/尾,年产成鱼约80万公斤,远高于传统水塘养殖,市场收购价目前在90元/公斤以上。
近年来,桂平市高度重视设施渔业发展,积极探索设施渔业养殖新模式,积极争取和整合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制订渔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有关现代渔业的项目资金,并发动企业申报设施渔业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该市利用原有石窝塘等深坑水域,打破传统的养殖方式,采取循环用水、自动化管理的生态养殖模式,建设陆基循环水养殖及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设施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陆基圆池与养殖水槽及配套设施等,探索光伏基地“渔光互补”模式,在淘汰的采石场打造光伏基地,利用光伏板上层进行发电,下层用于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渔光互补”,形成生态养殖和发电并行的绿色经济模式。
目前,桂平市已建成陆基圆池636个、陆基方池94个、陆基工厂化车间6个、“养鱼跑道”227条。预计到2024年底,桂平市将建成淡水鱼高密度养殖陆基养殖池1588个、养鱼跑道227条、陆基工厂化车间7个,年产量超8000吨,产值超1.5亿元。
作者:莫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