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南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成立。该协会由来自港南区各个行业热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各族各界人士组建。
这是港南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探索实践。近年来,该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广泛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绘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幸福的和美新画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模范集体1个,4人获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城区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49个。2023年,港南区被命名为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建阵地强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一手抓执法办案 一手抓民族团结”“努力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提供高效司法服务和保障”……在港南区人民法院二楼法官开庭的必经通道,随处可见民族团结宣传板报和标语,让人置身于民族团结进步浓厚的氛围中。
港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蒋沙伶介绍,该院将这段近50米的走廊打造成为民族团结工作宣传文化长廊,不仅制作标语、板报,还不定时更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照片,让法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时刻牢记立足审判职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共话团结之情。
这是港南区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氛围的缩影。该区还依托红色教育基地谭寿林史迹陈列馆和陈岸故居,打造有故事有特色有影响的民族团结阵地;建设港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通过实物、文字、影像资料展示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奋力拼搏,共建富美康寿现代化新港南的生动画卷。截至目前,该区共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2个以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道、公园、展馆等示范点3个,建设同心文化载体项目9个。
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港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新胜介绍,在做好阵地建设的同时,该区还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基础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延伸拓展,开展进窗口、进公园、进超市、进家庭、进社会组织、进夜市等,营造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氛围,实现“全面覆盖”与“精准聚焦”相结合,形成“以点连线、以线串面、以面带片”的创建格局。
提升发展质效 共享发展红利
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牛栏猪舍乱搭乱建,鱼塘池水黑臭难闻……这是过去人们对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的印象。如今,草坪屯已是民房错落有致、柏油路宽阔平坦、公共基础设施齐全,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屯。
“山边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2021年起,我们充分整合村屯各项资源,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通过盘活闲置房屋,修建柏油路、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让山边村各村屯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新塘镇政府驻山边村工作队队员姚伟芳说。
对于家乡的变化,山边村白石岭屯壮族青年韦青红深有感触:“以前每次春节回家,看到家乡‘脏乱差’的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2021年看到政府大力推进村貌改造提升,我就回来创业,创办龙威鲜肉店,收入不错,居住环境又好,如今日子过得很幸福。”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港南区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共同谋划、共同推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表示。
据统计,2015—2023年,港南区地区生产总值由86.97亿元增加到233.48亿元,年均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万元提高到4.04万元,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5万元提高到2.11万元,年均增长9.1%,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该区打造帮扶车间59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132个,有效确保少数民族人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打造特色品牌 弘扬民族文化
“横平竖直,笔画刚正是楷书的书写法则,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气节。”近日,在港南区湛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文化站举办的2024年各族青少年暑期书法绘画公益培训班上,书法老师正在给青少年细心教授楷书知识,让大家不仅掌握基本笔画的精髓,还能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书法之美。
湛江镇党委书记吕高俊介绍,湛江镇每年暑假都会开设这样的培训班,今年共有90多名青少年儿童参与,通过公益课推动各族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港南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辖区特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港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品牌。
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只见醒狮在高桩上或翻腾跳跃、或挠痒擦腿,将雄狮的各种形态舞动得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这是日前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比麟堂龙狮团训练时的一个场景。
“村里有舞狮的传统,刚开始觉得这项活动很威风,14岁就到团里训练,在6年的不断训练和表演比赛中,慢慢觉得不仅要把醒狮舞好,还应该把这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好。”刚刚训练结束的姜小存说。
冲口屯党支部书记李平介绍,该屯的醒狮团成立于2016年,宗旨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屯里舞龙舞狮已成为常态化民俗活动。
东津镇建立全市首个爱心食堂,免费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用餐,促进全村各族群众和睦共处;瓦塘镇鹿山村鹿塘屯打造客家文化主题村史馆,留住乡愁,激发团结奋发动力……一项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实践正在不断推动港南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作者:周 珂 刘志宁 陈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