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调皮机灵的小猴子、呆萌可掬的大熊猫……8月23日,来自港北区奇石乡的困境儿童小志在“爱心妈妈”紫霞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南宁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这次动物园奇妙之旅让小志笑得合不拢嘴,紫霞一路跟着他,拍下他许多灿烂的笑脸。
和小志一样,自今年5月底我市启动“荷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以来,全市已有93名困境儿童有了新“妈妈”。“爱心妈妈”的出现,让这些困境儿童“心灵有抚慰、困难有人帮、思想有引导”。
心灵有抚慰,在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
8月16日,11岁的小志在紫霞的陪同下,前往南宁市参加为期8天的公益夏令营。这是小志第3次去南宁。
两年前,小志的父母相继在南宁一家医院病逝。那时,小志两次前往南宁,都是为了见父母最后一面。对年幼的小志来说,南宁留给他的都是悲伤的回忆。父母病逝后,小志便和姐姐及92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在奔驰的动车上,听小志难过地述说伤心往事,紫霞的眼眶红了,她心疼地握着小志的手,温柔地说道:“以后,我就是你的新妈妈,生活、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紫霞的抚慰让小志心暖暖的,他点点头,露出羞涩的笑容。
此次小志参加的“红枫百灵彩虹心桥生态体育公益夏令营”由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承办,旨在为困境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趣的成长夏令营。8月初,紫霞看到夏令营招募公告,第一时间为小志报了名,并细心地帮小志购买了所需的雨伞、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像母亲一样叮嘱小志需要注意的事项。
夏令营结束后,紫霞又带小志去南宁市动物园游玩。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动物,小志连连发出惊叹声,开心地笑着、跳着,完全沉浸在快乐中。
短短的8天时间,紫霞和小志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母子”。“前两次来南宁是悲伤的,这次来南宁是开心的。谢谢您,妈妈!”小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高兴地对身旁的紫霞说道。小志从初见时的沉默寡言,到现在主动向她敞开心扉,紫霞感到非常欣慰。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我市,像紫霞这样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她们为困境儿童带来了家的温暖,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呵护与滋养。
困难有帮扶,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
“孩子们情况怎么样?”“准备开学了,有没有其他困难?”入秋后,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为保障好本村困境儿童的生活,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磨琼林及时走访本村困境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本村的留守儿童中,小雨的家庭情况让磨琼林格外揪心。3年前,小雨的父亲因犯罪被捕入狱,母亲离家出走。那时,小雨才5岁,姐姐12岁,面黄肌瘦的姐妹俩和奶奶相依为命。磨琼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助小雨家,磨琼林积极联系公益组织,每当有爱心人士捐赠牛奶、米、面、油、棉被等物品,她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小雨家。在磨琼林的关心帮助下,小雨家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8月19日,港北区中里乡六台村的“爱心妈妈”磨琼林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手工。(记者姜佳坤摄)
2021年秋季期开学后,小雨和姐姐的入学费用还没有着落,小雨奶奶急得愁眉苦脸。磨琼林到小雨家走访时,小雨奶奶拉着她的手,哭着说:“大妹子,你要帮帮我的孙女!”磨琼林紧握着老人的手,安慰道:“阿婶,您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帮她们。”
那时,磨琼林的家婆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自家的两个孩子上学也要花不少钱。想到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很难帮助小雨家走出困境,磨琼林把小雨家的情况告诉市荷城义工协会会长韦雪明。在韦雪明的牵线下,一位爱心人士答应资助小雨姐妹俩,并立即转账1000元给小雨家,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2021年底,磨琼林又帮小雨家申请了低保。有了政府的扶持和爱心人士的捐助,小雨家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磨琼林去小雨家走访,小雨有时会很小声地告诉她,想要一套玩具或一条裙子。磨琼林总会记住小雨的小愿望,并在下一次来看望她的时候帮她圆这个小心愿。原本,小雨自卑又内向,这几年,有“爱心妈妈”的呵护,小雨开朗自信许多。
在基层,像磨琼林这样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只要孩子们需要,她们就会立刻奔赴而来。我市启动“荷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以来,已有121位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代表及各行各业爱心志愿者争当“爱心妈妈”,一对一精准帮扶困境儿童,让“母爱”的温暖直达每一名留守、困境儿童身边。
思想有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三观”
“‘爱心妈妈’不是留守、困境儿童的教育者,而是思想引导者。”韦雪明认为,目前很多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条件在各种扶持和捐助下已稳步提升,对这些孩子来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
2006年11月,还在读高中的韦雪明和同学自发组织并成立广西荷城义站公益社团。从那时起,韦雪明经常带领义工或爱心人士到各个村屯关爱、帮助留守儿童。截至目前,市荷城义工协会关爱的留守、困境儿童多达500人。其中,一个叫小易的孩子让韦雪明至今印象深刻。
市荷城义工协会会长韦雪明和留守困境儿童一起包粽子。(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供图)
那是2016年的冬天,韦雪明和义工提着牛奶、米、油等慰问品,在当地村干部的指引下来到小易家。放下慰问品,韦雪明把小易拉到身边,想和他聊聊天。但小易面无表情,脑袋低垂,不管韦雪明问什么,他都不说话,只会点头或摇头作为回应。
当地村干部告诉韦雪明,小易的父亲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小易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小易的遭遇让韦雪明心痛不已,小易还未成年,却要挑起家庭重担,难怪他这么沉默寡言。韦雪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帮扶工作,考虑怎样才能让小易更开朗、快乐地生活。
“这是送给你的故事书,希望你喜欢。”为了和小易套近乎,韦雪明每次去看望小易时,都会买一些小易喜欢的书籍或体育用品送给他;仔细询问他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了解小易家庭在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时间长了,韦雪明慢慢跟小易混熟了,他开始向她吐露自己的心声。“通过和小易深入交流,我发现他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偏激,他总觉得命运在捉弄他。”韦雪明说,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帮扶,小易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差,但小易要独自承担照顾家人的重担,他承受的压力很大,有时会产生消极的思想。
为了开导小易,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三观”,韦雪明多次带小易到城区逛商场,有时还会把小易带到家里住几天,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在小易情绪稳定的时候,再耐心引导他,让他明白,是政府给予的补助让他和家人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村干部和义工也在尽力帮助、关心他,希望他能记住大家对他的好,开心、快乐地生活。
在韦雪明细致入微的帮助下,小易逐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爱与关怀就在身边。后来,小易变得越发阳光、开朗。他曾多次感激地对韦雪明说:“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会误入歧途。”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引导孩子们往正道上走。”韦雪明自豪地说,市荷城义工协会帮扶的数百名留守、困境儿童,都成为了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爱心妈妈”梁雪把困境儿童抱在怀里,和他愉快地聊天。(贵港市荷城义工协会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引导留守、困境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我市积极举办“爱心妈妈”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培训,让“爱心妈妈”更加关注结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所需,保护好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市妇儿工委副主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晓军表示,下一步市妇联将加大部门协同力度、联动多方资源,号召更多的“爱心妈妈”加入帮扶队伍,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保护网,让全市留守困境儿童生活有人照料、精神有人关爱、情感有人呵护、心灵有人抚慰、困难有人帮助、权益有人维护,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中儿童名字均为化名)
作者:姜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