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周日特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曾义:艺海逐梦 永不止步

2025-02-2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在港北区凤凰城小区,有一间充满艺术气息的工作室,这里是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贵港市布山书画院院长曾义的创作天地。

推门而入,几件不锈钢工艺品格外引人注目,不锈钢锻造的奔马昂首欲跃,铠甲武士执戟而立,冷硬的建材在曾义手中化作充满张力的艺术品。环顾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当代书画名家及曾义本人的佳作,每一幅都诉说着不凡的艺术故事。而阳台上,则堆满了曾义从建材市场精心搜集的废弃不锈钢材料,它们正等待着被赋予新生。

曾义金属工艺品 《奋勇前进》。 受访者供图

在这间安静的工作室里,曾义常常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任凭窗外市声熙攘。电焊枪迸射的星火里,金属的棱角渐次舒展成流畅的弧线;笔墨游走在宣纸上,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从乡村少年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曾义用四十载光阴书写了一段多彩的艺术人生。

年少时立志成为艺术家

现年53岁的曾义,是平南县思界乡人,他的童年,因家庭生活的困窘而略显艰辛。

7岁那年,曾义有幸被在外工作的伯父带去重庆,得以进入职工子弟学校学习。大城市先进的教学条件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与乡村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不仅为他提供了画笔、画纸和颜料等绘画工具,还无偿支持他的艺术探索,使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滋养。

从三年级起,他的绘画作品便频繁获得学校的认可与奖励,虽然奖品只是一方手帕或一只铅笔盒,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奖品却让他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每当班级需要绘制墙报时,他总是自告奋勇,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插图。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享受着画笔在纸上、墙上跳跃的愉悦,更深刻地意识到,艺术将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与挚爱。“从那时起,我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艺术家。”曾义回忆起儿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被家人安排到邻村初中住校读书。学校没有围墙,夜晚黑灯瞎火,野外萤火闪烁,环境艰苦,生活艰辛。然而,这段难忘的时光,却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第二年,他转入平南镇中学,校长慧眼识珠,发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并极力鼓励他朝艺术方向发展。校长的鼓励让他更勤奋练习画画与声乐,最终在初中毕业时,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玉林师范学校图音班,实现了父母希望他走出乡村的心愿。

在玉林师范学校那三年,他过得充实而多彩。不仅画画唱歌,还参加学校鼓乐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玉林市的活动。其间,他担任班长,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然而,毕业后回到平南县当教师的他,心中却怀着一个更大的梦想,他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认为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曾义获授予证书。全媒体记者黄远会摄

在艺术道路上努力进取

当一名美术老师,工作和收入稳定,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曾义却不肯安于现状,他暗下决心,要在艺术的道路上闯一闯。

他开始学习书法,每天刻苦练习楷书、隶书、草书等字体。春节期间,他走上街头为群众写对联,虽然每副只收15元,但群众的认可让他很有成就感。这一写就是十年,他不仅学会了双手同时书写,还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书法为大众所接受的喜悦与自豪。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满足于现状,他最喜欢的还是绘画艺术,他希望进入高等教育院校接受更为系统的艺术训练。1996年,通过努力,曾义考上桂林地区教育学院艺术系,师从严谨的学院派导师胡骏荣。同时,徐芳老师的工笔画技艺也让他受益匪浅。在导师的教导下,他经历了从素描到油画、从水墨到色彩等一系列系统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曾义对艺术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歇。2000年,他自费前往北京进修。在北京画院,他师从石齐学习国画,师从赵成民学习雕塑工艺,各方面艺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租住在朝阳区四合院的他,一有空便去看大型艺术展览,接触到了许多艺术前辈,目睹了李可染、白雪石等绘画大师的真迹。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提升,更让他的艺术灵魂得到了升华。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果不走出去与全国各地的大师交流、学习,那我就会原地踏步,艺术水平也不会得到提升。”曾义一直珍藏着他与各位名家大师的合影,回忆起20年前四处拜访名师求学的日子,他笑着说,那是一段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值得一辈子回味、留念。

直到现在,曾义依然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他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拜访名家大师,与他们切磋、交流艺术探索心得,增长见识。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闭门造车,唯有坚持学习,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曾义现场泼墨创作。全媒体记者黄远会摄

独辟蹊径展现艺术魅力

2006年,曾义回到贵港,并投身于各类艺术实践中。他不断思考、尝试与创作,每一种艺术门类都留下了他独特的足迹。他以创新精神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魅力,在区内外艺术界颇有影响。2020年,他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

2017年,曾义注意到金属工艺在工艺美术中的稀缺性。他从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中获取灵感,在创作中大胆选用不锈钢建材零件和废弃金属。这些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在他的手中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他将冰冷的金属材料转化为充满温度的艺术作品,通过精妙的组合与焊接,让每一块金属都找到了最恰当的位置。“骏马和武士的模型刻在我的脑海中,在生活中遇到废弃的金属材料,我就会思索,这些材料适合拼接在什么部位。”曾义说,他喜欢在早上和傍晚做金属工艺品,晨曦和黄昏不同的光线照射进工作室,常常给他带来很多灵感。

曾义利用废弃的不锈钢材料,巧妙拼凑焊接出《“一带一路”任驰骋》《听党指挥》《出征》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填补了广西工艺美术在金属工艺领域的空白,更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曾义金属工艺品 《一夫当关》。受访者供图

在国画领域,曾义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在用纸、用墨、用笔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他用高浓度的酱香酒浸泡产于20世纪60年代的墨条,创作出栩栩如生的水墨鲤鱼。他在画鲤鱼时,擅长运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来表现鲤鱼的形态、质感和立体感,使画中的鲤鱼仿佛具有生命力,呼之欲出。

近年来,曾义又受吴山明大师启发,采用独特的冰凌水墨技法画人物肖像。他通过水墨的浓淡变化和笔触的细腻处理,巧妙地表现出人物面部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去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曾义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邀请,为我市218名抗美援朝老兵画肖像。“通过冰凌水墨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传递出老兵们坚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曾义告诉记者,他所画的抗美援朝老兵肖像,已编印成画册《国家脊梁 人民英雄》,这些老兵是贵港人民心中的丰碑,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曾义为我市218名抗美援朝老兵画肖像,并编印成画册 《国家脊梁 人民英雄》。全媒体记者黄远会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十年来,曾义的作品屡获大奖。他的作品《陶坭雕——飞天罗汉雕版》在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2020年,他的作品《一杆风月》《虽远必诛》获广西“八桂天工奖”银奖,他创作的金属工艺品《战疫情·保家园》在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21年,他创作的金属工艺品《高原铁骑》在第56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24年,他的作品《大山回响·乡情》入选“笔墨丹青 美丽中国”美术作品展作品集;2019年—2024年,他创作的金属工艺品连续6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

如今,曾义依然在国画、书法、篆刻、陶艺、青花瓷、金属工艺、雕塑等艺术领域不断探索,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他坚定地说:“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学问,我愿意不断前行,探索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作者:全媒体记者 姜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