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形成有很多因素,根据不同的形成病因,肾结石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去除肾结石的发病诱因积极治疗形成结石的原因,如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摘除甲状旁腺,治疗恶性肿瘤,控制肾盂感染和解除尿路梗阻,均为防止结石形成和复发的有效措施。
2.一般治疗
(1)保证充分饮水:最好饮用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每日尿量超过2000ml,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2)饮食:饮食成分应根据结石种类和尿液酸碱度而定。对于草酸钙结石,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番茄、土豆、甜菜、龙须菜、果仁、茶叶、可可、巧克力等,及含钙高的牛奶、奶酪等。对特发性高钙尿应限制钙摄入,以减少尿钙含量;对非高尿钙的复发性草酸结石,不必低钙饮食。因低钙饮食致使尿草酸排泄增加而形成结石者,也不宜采用低钙饮食。控制钠摄入,少吃高嘌呤食物。
3.药物治疗
(1)高钙尿:因原发性甲旁亢、类肉瘤病、甲亢、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者应作相应治疗。其他病因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每日50—100mg,或相应剂量的其他利尿剂。
磷酸钠纤维树脂:每次2.5—5g,进食同时服用。同时应适当限制草酸摄入,补充钙。
正磷酸盐:每日1.5—2.0g磷元素,分3—4次服用。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者和尿路感染者不用。
(2)肠源性高草酸尿:可用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3)低尿枸橼酸性含钙肾结石:用法为每日3—6g,分3次服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尿酸结石:临床首选枸橼酸钾,剂量为30—60mmol/d。若同时有血尿酸增高,宜加服别嘌呤醇,控制血尿酸浓度后即改为维持量。
(5)胱氨酸尿和胱氨酸结石:在保证充分饮水治疗无效时,可用D-青霉胺治疗,每日1—2g,分次服用。
(6)感染性结石:长期有效地控制尿路感染,能限制感染性结石的形成,甚至使某些已形成的结石溶解。
4.手术治疗
有手术指征的肾结石应当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现在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
肾结石的预防措施
1.根据尿石成分分析的结果及平片上结石的形态来判断结石的成分,有的放矢地制订预防的措施。
2.对小儿膀胱结石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增加营养(奶制品),坚持母乳喂养。
3.大量饮水,饮水对预防尿石复发是十分有效的。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应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l),显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别是草酸钙)的饱和度。
4.结石患者应根据热量的需要限制超额的营养,保持每天摄入蛋白的量为75—90g,以保持能量的平衡,降低尿石的发生率。对有家族性高尿酸尿或有痛风的患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控制精制糖的摄入。忌食菠菜、动物内脏等食物。
5.磁化水有一定的防石作用,一般的水通过一个高强度磁场处理后即成为磁化水。1973年曾有人发现将结石置于盛有磁化水的容器中会出现溶解现象。研究发现,水经过磁化后,水中的各种离子所带的电荷会发生变化,形成晶体的倾向明显降低,可以对尿石形成起预防作用。
6.治疗结石形成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
7.可以根据体内代谢异常的情况,适当口服一些药物,如噻嗪类药物、别嘌醇、正磷酸盐等。对复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
8.定期复查,尿石患者在结石排出后必须定期进行复查。因为对绝大多数结石患者来说,排出结石后,造成结石形成的因素并未解决,结石还可能复发;除了在手术时明确结石已经取净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碎石,体内都可能残留一些大小不等的结石碎片,这些结石碎片就可能成为以后结石复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