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周日时评 | 在“感动”中汲取奋进动力

2024-04-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陈谊军   网络编辑:庞丹婷  

春华秋实,感动依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4月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以及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人间自有真情在,寸心报得三春晖。每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时,我们都能够倾听到一个个感动中国的故事,认真品悟一件件流淌着真情的事迹,看见他们身上平凡却又耀眼的光芒。沉浸式的“身临其境”,让我们情不自禁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为他们的付出而潸然泪下,并从这一年一度的“感动”中,真实地感受榜样的力量、汲取奋进的动力。

传递温暖,他们是点亮心底的一束光。一年一度“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最温暖人心的。比如,今年的“感动”中,我们听到这样带着暖意的句子:“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与其说颁奖词最温暖人心,不如说,是我们看到的“感动人物”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些话语,让这些话语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束光的温暖、一束光的最美。

致敬奉献,他们是勇毅前行的担当者。“感动人物”之所以让我们感动,他们身上具备着超凡的奉献精神,他们“无我”的精神特别鲜明,他们担当的意识特别强烈。比如,俞鸿儒院士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他也乐于提携后辈,用智慧与谦逊点亮无数新星,他的付出与奉献,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又比如,中国水稻专家杨华德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八年时间成功将中非的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他把中国的友谊和智慧,播撒在非洲大地上。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作出甘于奉献的抉择;面对推进工作的困难,敢于攻坚克难夺取胜利。勇毅前行的身影,大爱担当的精神,擦亮新时代奋斗之征途。

致敬平凡,他们是平凡岗位的坚守者。太多的感动,来自于平凡,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在令人感动的故事里,我们发现有的人坚守的岗位是这样的平凡,他们的事迹就好似是我们身边的寻常事件。但是,正由于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在平凡中释放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平凡中的“感动”。比如,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她扎根特教讲台,坚持做一件事,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她把并不标准的“谢谢你”“我爱你”作为世间最好的语音。又比如,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她在一场暴雨灾情面前,克服了断水、断电、断网等困难,积极救助滞留乘客,“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这样朴素真实的话,令无数人感动。如果我们每一个平凡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守好岗位职责做起,从为他人幸福、平安着想做起,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有更多的和谐与感动。

致敬向上力量,汲取奋进动力。总有一束光,照亮我们心底;总有一个身影,伴我们勇敢前行。把感动留给人间,让光芒照耀世界,让我们携手共进,接续奋斗,努力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永不懈怠,筑梦未来,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