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口号喊得再响,若不能落地生根,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支撑起事业的大厦。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盼,以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我们党因人民而生,向人民而长,为人民而兴,基层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事业的根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年轻干部扎根基层、践行初心提供了时代契机。年轻干部应以实干为要,将青春理想扎根乡村沃土,用实干的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之花。
以实干为要,担当作为干群众所想。扎根基层就要践行实干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将群众的“微心愿”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实干者从不惧怕困难,并要建立“三干机制”:将个体诉求转化为主动干的实事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普遍期盼转化为合力干的攻坚项目,凝聚各方力量;将集体经济发展分解为持续干的阶段目标,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工作难免遭遇挫折,但实干者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在解决问题中赢得群众信任。当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实干者自然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其担当的肩膀终将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以实干为要,公而忘私干群众所需。年轻干部当以实干丈量民情,用脚步绘制需求图谱。基层群众的冷暖疾苦,就是干部的工作方向。年轻干部要建立“三必到”实干清单:一是困难群众必访,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送去温暖和关怀;二是留守儿童必陪,通过课后辅导、周末陪伴等方式,为他们播种梦想;三是特殊群体急难必应,及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例如,针对空巢老人,可创新“健康档案”机制,定期体检、跟踪健康状况;为留守妇女打造“家门口工厂”,帮助她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唯有将群众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实干项目,方能彰显为民初心。
以实干为要,凝心聚力干群众所盼。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构建实干共同体,年轻干部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做好“三个实干”:做团结班子的实干纽带,通过民主议事会凝聚共识;做发动和带领群众的实干引擎,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做化解矛盾的实干桥梁,运用“枫桥经验”就地解纷。以发展目标画好同心圆、用村规民约筑牢防火墙、借道德评议树清风正气、凭法治宣传划底线下限、靠文化浸润培育文明乡风,在团结实干中淬炼党性,在务实作风中绘就善治图景。
新时代的基层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唯有实干者能进,唯有担当者能强,唯有奉献者能耀。年轻干部应以实干为通行证,用沾泥的双脚丈量民情,以滚烫的汗水浇灌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实干征程中,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