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讯 日前,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参保群众覃先生进行了髋关节假体手术,其中医用耗材髋关节假体套费用6501元,比之前节约费用32599元。“有了医保托底,经济负担减轻很多。”覃先生由衷地说。
近年来,港北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保改革,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立足群众就医需求,全面推行“有温度”的就医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之前每次化疗都要支付差不多2000块钱,如果没有医保,我根本看不起病。”庆丰镇新塘村杨先生因恶性肿瘤到港北区人民医院进行日间化疗,医疗项目纳入DRG医保支付后,同样的药品、药效个人只需支付783.43元。
港北区持续深化DRG医保支付方式和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辖区26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实施DRG付费,截至6月底,纳入DRG付费病例2.3万例,DRG总费用5767.52万元,拨付DRG费用4426.47万元,拨付非DGR费用5212.85万元。集采药品数达到827种、医用耗材达到80类,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约50%,累计减少群众就医负担1276.25万元。其中,港北区通过集采药品购入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髋关节假体套,从集采的39100元/套降至6501元/套,价格降幅达83.4%。
“现在跨省看病再也不需要来回折腾报销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受益者陈女士感慨道。
为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港北区深入推进“互联网+医保”,全面推行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逐步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经办服务网络,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今年截至6月底,辖区327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激活数量41万人,通过刷脸支付结算7万人次,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结算达16.6万人次,已完成217家医保钱包接口改造工作。11个乡镇(街道)均可提供36项及以上医保服务申报受理,137个村(社区)可办理参保登记、信息查询等26项以上医保服务。政务服务大厅医保业务办件2.2万件。“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正在成为群众医保经办、就医购药的新常态。
港北区还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面落实参保群众广西区外线上备案、广西区内跨市异地门诊和住院直接结算、广西区外门诊慢特病种直接结算,进一步满足参保群众的异地就医需求。今年截至6月底,广西区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2.7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342.09万元;跨省(区)异地就医结算7127人次,医保基金支付940.48万元。10种门诊慢特病开通跨省(区)直接结算926人次,医保报销金额77.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