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南区东津镇郑村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通过立规树德筑牢文明根基、宣教引导浸润乡风民俗、示范带动凝聚思想共识三大关键举措,全方位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见效。如今,文明新风已在郑村的沃土中持续扎根生长,不仅培育出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更让这座乡村焕发着蓬勃向上的文明新气象。
推行“党建引领+百姓商定”工作模式。郑村将移风易俗倡导标准的制定权真正交到村民手中,坚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通过“球场说事”聚民声、“宗祠议事”汇民智、“群众主事”凝民心等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征集村民的真实想法与合理诉求20多条。同时,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五老”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积极采纳其意见建议,形成了“众人商量着办”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郑村不断创新完善标准制度体系,提倡厚养薄葬、低价彩礼等,以制度化建设巩固协商成果,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组建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搭建多元化宣教平台。为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郑村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政策、集中讲堂“心贴心”宣讲内涵、文艺汇演“情连情”演绎新风等多元化渠道与特色化形式,开展了30多场内容鲜活、贴近生活的宣教活动。这些活动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既讲清移风易俗的现实意义,也讲透文明新风的时代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村民从“要我改”的被动接受到“我想改”的主动参与,让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乡村每个角落,悄然吹进每一位村民的心坎里,成为郑村发展中最动人的风景。
实施“积分超市”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郑村通过“积分超市”,将村民文明实践成效转化为可量化的“精神奖励”与“物质激励”。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参与婚丧简办、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孝老敬亲等文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用“看得见学得到”的示范效应树立行为标杆。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以点带面、正向激励”的引导作用,不仅让文明行为有了清晰的“价值刻度”,更让村民真切感受到“行善得赞、守礼得惠”的实惠,有效点燃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在参与婚事简办方面,村民廖有成的做法成为全村佳话,女儿结婚时其仅收取7000元彩礼且将这笔彩礼全部作为嫁妆交给了女儿,同时没有大操大办酒席,每当村民提及此事,都会对廖有成竖起大拇指,他的示范行为为村民树立了婚俗新标杆。
从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到村民群众主动跟进,郑村成功推动移风易俗从“个别做”的先行探索迈向“大家跟”的全员参与。文明实践在正向激励中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在共建共享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