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禽蛋产量达4368吨,同比增长60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设施农业项目完成投资4442万元,同比增长219%,设施农业项目对全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50%……
这是上半年港南区东津镇交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答卷。
从招引难到项目聚集,这场蝶变的背后,是东津镇党员干部以党建为引领,加快产业建设,在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当先锋、筑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产业要发展,空间如何找?方向在哪里?”面对设施农业起步的关键难题,东津镇党委将调查研究作为破题之策,组织党员干部争当拓荒者,用脚步丈量土地潜力,为产业发展找空间、谋出路。
“东津低丘缓坡多看起来是劣势,但换个思路,这更利于布局现代规模养殖业,摸清家底才能精准发力。”东津镇党委书记梁敏利带着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聚焦玉贵产业园周边、省道207沿线等重点区域,巧妙运用“三区三线”规划成果,做实招商的“前半篇文章”。
有了清晰的蓝图,如何引来“金凤凰”?东津镇党员干部当好牵线人,以乡情、商情为纽带,加快东津产业发展。
“家乡的发展机遇正好,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回归故乡、建设家乡。”东津镇驻广东省中山市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员干部化身“乡情联络员”,带着政策文件、地块规划图,解读发展政策、陪同考察项目、帮助流转土地……成功促成多名在外经济能人返乡,分别在大李村投资8000万元,发展存栏50万羽设施蛋鸭项目;在中和村投资1.2亿元,发展年出栏4万头AI智慧无人生猪养殖项目……
“以商招商,借力发力,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该镇党员专班紧盯现有设施农业需求,党员干部当好产业连接员,从华兴禽业等项目中挖掘新线索,成功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悦弘农牧200万羽蛋鸡项目,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链式效应,壮大东津禽蛋产业的集群优势。
项目签约只是起点,高效落地才是关键。东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朝波坦言,项目招引不是一锤子买卖,要让项目留得住、发展好,必须全程护航。
该镇将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党员练兵场,通过创新建立“三单两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时序图、路径图)工作机制,让党员责任可视化,在项目一线攻坚中亮身份、挑大梁,为辖区引进的13个设施农业项目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全镇设施农业项目开工率达84.6%,投产率超76.9%,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东津镇以“党建+理事会”模式,发扬群众主人翁精神,主动投身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万垌村理事会成员梁绍伟带头签订租地协议,以“自家地先租、自家事带头”的行动打消村民顾虑,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年出栏6万头生猪的万两农牧楼房养殖项目快速落地,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势。
从“拓荒”唤醒土地潜力,到“牵线”引来产业活水,再到“护航”项目落地,东津镇党员干部用实干和担当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