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绿色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在人们对绿色、富硒健康食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港南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深耕“绿”“硒”生态密码,绘就粮源种好米、加工制好米、市场卖好米、消费吃好米的新图景。
挖掘自然禀赋,创新生态种植
港南区80%的稻田达到国家天然富“硒”农产品的标准。该区挖掘自然禀赋,创新生态种植,积极发展绿色、富硒稻米产业,夯实高品质基础。
高质量的大米源于优质的稻种。近年来,港南区农业、发改部门从源头提质,组织公司引进被评为“全国好味稻”的粮发香丝、广粮香2号、昱香两优馥香占等香稻品种发动农民种植。2024年,港南区种植优质稻面积46.7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47.69万亩的98%,优质化率位居广西前列。
绿色种植是品质保障。在绿色富硒水稻生产过程中,该区引导农民减少传统的化肥与高毒农药使用,主施有机肥,利用物理、寄生蜂、稻鸭共养、理化诱控防治手段应对病虫害,确保稻米的纯天然、原生态。如今,港南区的绿色水稻基地已斩获“地理标志”“绿色农产品标志”“首批10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等多项殊荣,蕴含着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与品质内涵。
初秋时节,木格镇万亩绿色富硒水稻基地一派生机:六万山溪水涓涓流入田间,禾苗根茎粗壮,密密匝匝的,像铺了一层绿毯,随风漾起一波波绿浪;稻田里,昆虫在叫,鱼虾在跳,田螺盘禾根,蚂蚁爬叶梢;稻田四周,矗立百余台太阳能诱虫灯,摆放数千块黄虫板防治病虫害,绿色生态景象跃然眼前。
智鲜科技赋能,构建全程体系
为打通稻米“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港南区以智鲜科技赋能,构建全程体系,为绿色大米、富硒大米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是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科学建立有育秧、烘干、仓储、加工、检测、智能6个中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体系完善。
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车间。
走进该公司仓储中心,6万吨仓容采用准低温冷藏技术和智能粮情监测技术,仓内布置了大量传感器,安装有24小时低温低湿设备,锁定保质保鲜,锁定绿色产品标准,锁定并保留“硒”营养和原始口感。
加工中心更显科技力量。2023年,三禾米业投资1亿多元建成广西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年产30万吨绿色富硒精米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生产线。一台台(套)滚筒精选机、卧式抛光机、超低速提升机、高压脉冲除尘器、日本川崎CP180机器人、全自动两面真空包装机,这些融入智鲜科技的设备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设备有助于提升精米率与留胚率,提升绿色大米、富硒大米品质。” 该公司谭老板介绍,公司应用先进设备以科技践行农业绿色化,推动品质升级。
匠心打磨品牌,书写稻米传奇
最近,在沈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圈盛宴上,港南区的“东津细米”“满田乐”绿色富硒大米爆棚,短短的三天,三禾米业线上线下订单7500多吨,价值5200多万元,尽显“绿”“硒”品牌的魅力。
经自然禀赋挖掘与生态种植、保鲜储存、智能加工等环节的创新实践,港南区大米形成“米型尖细、晶莹剔透、气味芳香、甘滑可口、软硬适中、营养丰富、饭(粥)后留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该区大米荣获“中国十佳粮油优质特色产品”“绿色食品证书”“富硒农产品认证”“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地理标志”等23项国家级荣誉,畅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粮油批发中心、超市、连锁店。
稻浪翻涌载希望,振兴乡村向未来
8月21日,在三禾米业收粮点,木格镇良坡村黄大哥高兴地说:“今年种了8亩多绿色富硒水稻,收了3.6吨稻谷,比普通稻每吨多卖500元,光上半年就多赚1800多元!”这是港南区稻米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港南区采取以“链”为脉,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服务”的“订单收购”产业链,促进该区优质、绿色、富硒稻米产业的发展。2024年,港南区种植水稻47.69万亩,产稻19.5万吨,优质、绿色、富硒水稻占80%以上。农民种植1亩优质绿色富硒水稻比普通稻增收200多元,增收幅度在广西各县(区)前列。港南区连年获评“全国产粮大县(区)”之一,并获中央奖励。“东津细米”“三禾老东津”“满田乐”“港宝”等大米在“广交会”“东盟会”等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中崭露头角。绿色富硒稻米已成为了港南区一张靓丽的乡村振兴名片。
稻浪翻涌,载满希望;乡村振兴,迈向未来。港南区以“绿”“硒”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属于港南稻米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