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覃塘区 > 正文

五里镇:链动资源兴农脉 设施农业绽新颜

2025-08-0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通讯员 李巧铃  

连片的白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鲜红的西红柿、辣椒挂满支架;智能化的育苗中心里,嫩苗整齐列队,生机勃勃;满载蔬果的冷链车驶向各地……一帧帧场景,拼出覃塘区五里镇近年来整合资源、串珠成链,积极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土地“连”起来:小田变大田 沃野迎新机

“没想到,580平方米的原魔芋棚,转眼就成了公司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这多亏了镇政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用地审批工作,项目才能建设得如此之快。”7月16日,贵港市成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康小红笑得合不拢嘴。

在该公司年产鲜食玉米1.1万吨项目五里片区落地五里镇之初,该镇乡村建设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第一时间配合开展地块核实,发现意向地块已备案为魔芋基地。为了让企业“拎包入住”,该镇当即启动“绿色通道”,由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备齐材料,经镇党委会审议通过,今年4月14日,仅用3天便完成从镇级批复到覃塘区级备案入库的审批流程。

面对项目备案内容与设施用地要求出现偏差,该镇工作人员双管齐下,紧急协调上级部门调整建设手续,同时为冷库、仓库等配套需求物色新地块,积极对接流转邻近的废旧木材加工厂用地,以“随叫随到”的服务破解企业抢种抢收的燃眉之急。

手续跑得快,项目建设也跟着加速跑。7月8日,在五里社区贵港市成润科技有限公司600亩蔬菜基地,鲜食玉米挺拔如列阵,翻涌着翡翠色的波浪,一块块标准化种植田间,农民往来穿梭不停忙碌,手起棒落发出清脆的噼啪声,不一会儿,鲜玉米棒瞬间堆满箩筐。目前,该公司已在五里镇建成600多亩的鲜玉米标准化种植基地,第一季已完成采收,正在种植第二季,预计年产鲜食玉米1800吨;正在加快建设冷藏物流中心、分装中心、抖音直播平台等配套设施。

近日,五里镇农民在采收贝贝南瓜。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李巧铃摄影报道

这是五里镇以土地整治推动“小田”变“大田”的缩影。近年来,该镇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通过“小田”并“大田”、废弃地再开发,把碎片化的土地连成片、把闲置的资源用起来,配套产业路、产业电、产业井等。同时组织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下沉一线,为各村委、合作社提供一对一咨询,让审批流程再提速。

如今,行走在五里镇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昔日零碎田块已化作整齐划一的“大田”,现代农业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约1.1万亩土地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创建35个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以蔬菜、西瓜、粉蕉、青木瓜、莲藕、蛋鸡、生猪等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业产业;累计审批入库备案设施农业用地55宗,涉及土地总面积达411.234亩。此外,该镇积极探索“政策支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吸引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社会资本向农村聚集。

服务“沉”下去:贴身办实事 产业加速跑

大肉芥菜产量6502.28吨、荷兰豆300吨、辣椒1440.4吨……近日,在贵港市涉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覃塘区五里镇龙贵村种植基地和大成村种植基地,五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穿梭在基地田间地头,详细记录去年种植的芥菜、荷兰豆、南瓜等蔬菜的轮作数据,并查看目前正在种植的辣椒、豆角的实时长势,积极协助该公司申请“常年蔬菜基地”补贴。

据了解,该公司位于五里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共2900亩,可申请“常年蔬菜基地”补贴共290万元。而补贴的申请并非易事,核心条件是年蔬菜复种指数300%以上。该公司于今年4月启动申报,他们的种植安排环环相扣,2024年底抢种第一茬芥菜和荷兰豆,随后接着种植第二茬南瓜、玉米、四季豆,如今这满眼葱绿的辣椒和豆角是第三茬。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知政策落地的关键在细节,他们依据补贴申报文件的要求,主动介入,化身企业的“申报顾问”和“技术后盾”。从指导基地负责人规范填写申报表,到系统整理详实的生产记录,再到精确绘制地块测绘图,工作人员都手把手指导,确保材料齐全、数据真实可靠。面对生长状态不佳的作物,高级农技师会现场“会诊”,给出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方案,并同步进行农药残留的随机抽样检测,这种“生产指导+农残检测”的组合服务,有效保障了基地的规范运营和产品质量。

“以前跑补贴,最怕材料卡壳、数据被质疑,现在技术人员经常在基地里跟我们同晒同干,哪块地缺肥,他们一眼就能指出,还顺手把检测、拍照、填表全包了。”贵港市涉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国锻语气里满是踏实,“他们把服务送到基地里,我们只管专心种菜,很贴心。”

这正是五里镇靠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该镇聚焦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建立班子领导包联农业产业基地跟踪服务机制,整合全镇高级农艺师、经济能人、种植能人等精干力量组成服务专班,定期到农业产业基地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服务,为农业增效提供保障。同时,积极主动梳理各项惠农政策,组织并全力协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惠民资金,协助基地申报种养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将服务嵌入产业链条、贯穿生产全过程,累计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解决问题共146个,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该镇共有10个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了覃塘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奖补项目,涉及金额395万元;3户农户申报了覃塘区粮油单产提升项目,涉及金额达14万元。

三产“融”起来:链上创品牌 动能节节高

“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正式获批之后,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7月19日,康小红笑得爽朗,该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品牌赋能农业增效。“我们已成功注册‘鲜哆趣’商标,成立贵港哆趣食品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公司的直播业务,把优质、新鲜的玉米送到全国百姓家。”康小红说。

目前,该公司正在规模化种植第二季鲜食玉米,通过“基地+大户”模式,与该镇垌心村种植大户达成协议,合作种植鲜食玉米1000亩,按照“标准化种植+科技赋能”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实现鲜食玉米及蔬菜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此外,该公司正积极布局第二产业,规划建设鲜食玉米深加工厂及青储厂,聚焦即食玉米、玉米汁、玉米饮料等产品开发,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从规模化种植、加工增值到品牌化营销,该公司正着力构建一条完整的鲜食玉米产业链。

图为贵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打包鸡蛋。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李巧铃摄影报道

产业融合发展的故事在五里镇并非个例。位于该镇榕木村的广西贵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存栏35万羽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正在一边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一边如火如荼地高效生产,完全投产后年产蛋可达6500多吨,年产值4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现代特色农业1000亩,种植鲜食玉米、南瓜等作物,解决养殖消纳难题,实现生态种养循环。

近年来,为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五里镇积极探索“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的新思路,把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动鲜哆趣鲜食玉米、丰华生态富硒米、勒老山富硒五里白茶、五里青木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切实将品牌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至目前,龙湾鼎覃塘毛尖、勒老山富硒五里白茶获评为第六届“中国富硒好产品”,大成村涉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已获富硒产品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引导企业从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规模农业全链条产业。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