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覃塘区 > 正文

土地“重生”赋新能 覃塘全域整治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2025-08-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陆颖敏  

贵港讯 近日,记者走进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看到,连片稻田里稻穗饱满,鲤鱼江清澈见底,乡村小道整洁平坦。“再过几天就能收割了。”姚山村党委书记陶伟杰望着稻田,满眼丰收期盼。他说,这些变化源于覃塘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

前些年,姚山村年轻人多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耕地流失突出。2020年,覃塘区推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与村干部调研后,决定在姚山村试点。“刚开始阻力不小。”陶伟杰感慨。村口大榕树下,曾坚决反对的村民老陆憨厚一笑:“原想种桉树,担心收入少,现在不种树也有稳定收益,高兴还来不及。”

原来的撂荒地多为碎石地,灌溉条件差。2021年起,村里通过田块合并、权属流转,吸引种植公司承包1050亩土地种植富硒水稻,荒地变良田。种植公司还建成低温循环谷物烘干厂,服务周边乡镇,累计提供用工6000人次,发放劳务费60万元,经营收益超百万元。

沿稻田前行,荷美覃塘景区千亩荷塘中,一座深蓝色温室大棚格外醒目。谁会想到,2019年前,这里是姚山村与龙凤村交界处的荒地,因规划零散、设施薄弱,收益有限。

2020年,覃塘区以国家级全域土地整治试点为契机,对两村连片区域综合整治。依托荷美覃塘景区,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投资建设景区综合服务中心、温室智能大棚等,推动育种、加工、农机服务全链条发展,形成三产融合产业集群。

“每年支付分红163万元、土地租金275万元,累计收益超100万元;2021至2024年发放劳务报酬300万元,带动57户农户就业。”广西湖美四季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冬勇介绍,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农文旅融合发展,年带动农业观光研学5万人次。

“江水清了,景区美了,我开了民宿,还承包荷塘养小龙虾,日子红火!”龙凤村平田屯村民陶成昌笑着说。

覃塘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地产服务站站长许伊玲表示,试点经验在于科学编制村庄和产业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保障莲藕、水稻等产业用地;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三产融合,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形成荷文化赋能的旅游新业态。

据悉,姚山村与龙凤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20年入选国家试点,针对耕地碎片化、产业薄弱、生态退化等问题,构建“空间重构—多元筹资—三产融合”可持续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6月25日,该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是广西首个入选的国家案例。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