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桂平市农民黄松江从北京捧回一枚金灿灿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这是对他35年来辛勤劳动的褒奖。
一名农民凭啥获得这一最高荣誉?近日,记者走近“鱼花大王”黄松江,听一听他的背后故事。
4月28日,黄松江进京受奖。受访者供图
肩挑背驮,推开养鱼“一扇门”
35年前,17岁的黄松江从家乡桂平市石咀镇来到南宁市西乡塘租塘养鱼。因资金不足,无法购买充足的饲料,他便到附近的学校挑大粪,用以养鱼。最初,他用普通塑料桶挑;后来为提高工作效率,他改用容量更大的卡轮桶装,用一辆三轮车拉。
每天,黄松江戴着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帽子,拼命掏粪,挑粪。这又臭又脏的大粪,黄松江一挑就是两年。
他还常常去6公里外的田垌割草。早上7时许,他就出发,带上粥、咸菜,饿了就在田埂上就餐。
他相信,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2000年,黄松江回到家乡石咀镇养鱼。3年后,积累一定经验的黄松江相中江口镇新其村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妻子到该村扎点租塘发展鱼苗(又称鱼花)养殖产业。抽水、挖塘、晒塘……每天都很忙,半个月瘦了7斤。
建好鱼塘后,黄松江又陷入没钱投产的困境,一位多年好友听说后主动借给他8万元。投放首批鱼苗那天,黄松江突然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打开了一扇门,走出去就有无尽的风景。
学用科技,成就“鱼花大王”美名
投产后,黄松江加紧自学科学养殖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总结出一套“高密度+专业技术+优质鱼源+科学配方饲料+拓展销售”的渔业养殖先进经验,打造出高端鱼花繁育基地100多亩,年均产优质鱼花300多万尾,深受市场欢迎,被群众称为“鱼花大王”。
得益于农技推广部门的支持,黄松江在自学基础上时常获得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科学养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黄松江介绍,在摸索高密度养殖技术的日子里,他屡屡失败。印象最深的一次,他兴高采烈地在一张鱼塘里投下足够饲料后回家吃饭。吃饭时突然听说鱼花“翻白”,他丢下碗筷冲到鱼塘边,眼前的一幕让他懊悔万分。“原本已感觉过量,但因‘可能不要紧’之念,想‘三步并作两步’,不料造成损失。”
这件事情后,他明白:“养鱼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不能想当然。”
“优化过滤系统、控制养殖密度、及时清理残饵……”黄松江把长期改善水质方案贴在床头。他认为,不熟悉就一步一步摸索,记录好相关情况。每天劳动都是用心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如果不实践,学什么都没有用。
一年夏天,一养殖户将“翻白”鱼儿直接抛上塘坝。黄松江获悉后赶去劝说:“不能丢鱼上岸了事。”他手把手教该养殖群众,挖坑、投放、盖石灰、埋好。“科学消毒要有程序,讲求方法,这一课我给你补补。”黄松江说。
对于“小鱼得了小瓜虫就是绝症”这一说法,黄松江多次试验,发现很多养殖户都知道“熬煮生姜辣椒水倒入塘中”的做法,但效果不好。他多次试验后发现,同样比例的生姜辣椒水在晚上倒入鱼塘、治疗小瓜虫效果明显。多年来,养殖户运用此法治理小瓜虫,效果很好。
2022年6月,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富龙村一养殖户廖先生的鱼苗成群“爬边”,疑为缺氧,但黄松江认为“一定是有虫”。放心不下的黄松江又跑到现场查看,经检测果然是鱼儿寄生了指环虫。“先按一定比例用甲苯咪唑,3天后重复一次,然后再用鳗虫力克,药浴5天就可放心了。”廖先生按照黄松江的办法治疗,果然奏效。自此,廖先生一直聘请黄松江为技术员。
2021—2022年,黄松江受聘担任广西科技特派员,共培训渔业养殖户400户,为养殖户上门服务100多次,为乡村产业振兴作出贡献。
多年来,黄松江通过不断推广新科技,有效推动当地渔业养殖产业逐渐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污染向低污染的转变。他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参加广西阳光网定期举办的增殖放流活动,平日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个人捐赠环保设施、资助环保项目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2023年,黄松江当选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代表,同年获第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奖。
今年以来,黄松江已销售鱼苗20多万尾。图为4月30日他在水塘观察新一批鱼苗的成色。全媒体记者张日芳摄
“鱼”“渔”普授,“鱼花大王”名不虚传
2015年,黄松江组建桂平市松江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和“鱼苗+技术+销路”方式,带领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江口镇新其村村民黄梅要养鱼,从清理池塘,到施药消毒,黄松江都来帮把关。“像浅水发塘、分期注水这些技术要点,一开始我们也不太懂,他一直跟进,我们就很放心了。”黄梅介绍,“5年前,我家鱼塘的下水口被连日暴雨冲垮,他带领一家人赶来帮筑实塘围,还送我们1.5万尾鱼花,帮我们渡过难关。”
现在,靠养鱼发家致富的黄梅说起黄松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新其村一男子因母亲年迈多病,想挖塘养鱼发家致富,问黄松江是否可以先赊鱼苗。黄松江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就赠他价值4000多元的鱼苗。
多年来,黄松江带动570多户农户走上养鱼致富道路,其中110多户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建档立卡户。据统计,黄松江共为群众捐赠鱼苗150多万尾,折价110多万元。2019年,桂平市松江种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贵港市“渔业扶贫工作优秀企业”。
2005年的一个夏日,黄松江接到来宾市武宣县东乡镇的一个客户来电,要2万尾鱼苗,要求次日凌晨到货。当晚12时刚过,黄松江开始捞装鱼苗。2小时后,夫妻俩驾着一辆小面包车高高兴兴出发,没想到行至半路,车胎漏气。半夜三更,哪里找到修车的人?但时间可不等人,黄松江立刻安排妻子守在车上,自己跑到附近村庄一家家敲门。几经折腾,他终于请到师傅连夜出工帮忙补胎。凌晨4时许,他们到达目的地,这时鱼苗已经损失1000多条。
“我双倍补给你。”黄松江的豪爽让养殖户非常感激:“江哥爽快,不愧是‘鱼花大王’,我们一定要长期合作,把鱼养好。”黄松江不仅双倍赔付给客户,还手把手教对方如何在夏季养好鱼。
“鱼花大王”名不虚传,还在于他乐于助人。从2008年起,黄松江致力于助学、助残、救孤、关爱老兵、环保等公益事业,重点捐资助学,荣获贵港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自治区最美志愿者、全国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作者:全媒体记者张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