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让歌声把爱国的种子播撒在少儿心中

2025-11-1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11月6日,“童声里的中国”广西少年儿童歌咏活动集中展演在贵港市举行。当《那年今天》的旋律从100多名少年儿童口中唱起,这场“童声里的中国”歌咏活动,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演出的意义,它像一阵春风,把爱国的种子轻轻吹进了孩子的心田,扎根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把抽象的信仰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这是近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最动人的转型。当红色故事跳出书本,成为孩子们朗朗上口的歌声,当英雄事迹不再是黑白照片,而是化作情景剧里小演员们紧握的拳头,教育者正用体验的方式,让遥远的历史变成可触摸、可互动的舞台表演。当抽象的价值观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绑定,信仰便有了扎根的土壤。

当孩子们深情唱起《红星歌》《小小少年》《抱紧紧》等歌曲时,歌曲承载的不只是歌词和韵律,更是一代人对国家的理解。原来爱国可以是帮助同学的举手之劳,可以是摔倒后再次尝试的倔强,也可以是银饰叮当与电子音乐共舞的奇妙交响,这种浸润式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就像种子在春风里发芽,无需催促,自会向上。

展演节目中还穿插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罗连草、2025年广西“新时代好少年”、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老师农钰的现场访谈,通过身边人的故事,把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美好品德具象化,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舞台为传统与现代文化搭起了一座交汇的桥梁,让爱国精神既带着历史的温度,又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我们看到这样的奇妙融合:孩子们穿戴着传统民族服饰唱童谣,中途与AI刘三姐现场互动,共同作词、唱山歌,他们脸上的笑容透露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这告诉我们,传统不是静止标本,而是可以通过AI技术变得趣味横生,是能与广大群众产生共鸣的。

最动人的教育,永远是行为的无声传递。当稚嫩的歌声化作春风,爱国的种子便在不经意间落地生根。这场以童声为媒介的教育实践,用最柔软的方式诠释了启蒙的真谛——请用清澈的歌声、优美的旋律,载着担当与温暖,轻轻淌进孩子们的心里。

作者:陆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