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根竹镇,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春潮。3月14日,记者走访该镇发现,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镇,正以“基础农业+设施农业+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港北区根竹镇泗民村、根竹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贵港市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根竹村更是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优秀典型案例,并在贵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近年来,港北区根竹镇构建起多元产业体系,在基础农业、设施农业以及农文旅融合产业领域多点开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图为市民在该镇江口村圣女果基地体验周末采摘一日游。全媒体记者易舟琴 通讯员陈士芬摄影报道
转型中的网红地标
记者走进根竹镇的网红打卡地——野犀小院,这座曾经的文创园,如今已华丽蝶变,发展成集剧场、图书馆、手工坊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在野犀小院满墙书架的图书馆内,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从经典的文学名著到深入的地方文化研究资料,非常丰富。读者在这里安静地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一旁的手工坊也充满活力,彩泥、布料、工具摆放整齐,游客在老师指导下专注创作,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
“今年春节期间,野犀小院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根竹镇副镇长罗伟茜说,根竹镇正凭借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全力打造农文旅新业态,让“周末游”“周边游”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港北区根竹镇加快农文旅融合步伐。图为网红打卡地野犀小院。全媒体记者易舟琴 通讯员陈士芬摄影报道
耕地保护筑牢产业根基
“以前村里有些耕地因为各种原因闲置了,看着好可惜。现在镇里带着大家一起整改,土地又能好好种庄稼了。”汾水村村民钟大哥感慨地说。
根竹镇严守耕地红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基础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流失耕地整改恢复工作上,成效显著。2024年,根竹镇完成整改3172.48亩,占任务的192.74%,排名全市第一,两次获得贵港市2024年流失耕地整改恢复工作“红榜”通报,港北区2024年流失耕地整改恢复工作现场会也在汾水村召开。
根竹镇深知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始终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守护着每一寸耕地。通过加强土地监管、推进农田整治等一系列行动,确保了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经济
基于坚实的耕地基础,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根竹镇积极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壮大产业规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
在民权村韭菜基地,一畦畦韭菜整齐排列,细长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机。种植大户吴金光正弯着腰忙碌着,他质朴地说:“我就是想带动大家,一起把韭菜产业做大做强。”
该镇通过推行“大户带小户”合作模式,在民权村韭菜基地,种植大户吴金光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周边农户一同投身韭菜种植产业,不仅实现技术共享,还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民权村的韭菜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
2024年,根竹镇新增糖料蔗种植6000多亩,实现同比往年翻一番的飞跃,甜蜜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形成了根竹村的草莓、湴田村的菜心、江口村的圣女果等“一村一特色”果蔬产业,果蔬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产量2.6万多吨,“一村一特色”果蔬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2024年实施了10个乡村振兴补助项目,完善修复基础设施28处,根竹镇8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 2295万元,位居港北第一。”罗伟茜说。
设施农业引领产业升级
根竹镇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为了吸引在外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回乡参与家乡建设,根竹镇充分利用春节等节日契机,联合区招商局、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座谈会。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收集到农业招商信息19条。
在农业招商方面,根竹镇以创新思维为引领,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全力以赴开创农业招商新局面。镇政府成立了专业的招商团队,深入研究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招商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展会、招商推介会,广泛宣传根竹镇的农业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的关注。
在成功引进的项目中,根竹镇北山养殖场高层封闭猪舍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获评自治区级生态农场;鑫海水产养殖投入6050万元建成50个全国技术领先的陆基圆桶加州鲈鱼孵化池、养殖池,顺利完成自治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验收。2024年,根竹镇有7个农业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达1.03亿元。
“我们不断健全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项目制度,变‘管理’为精准服务。”罗伟茜说,根竹镇持续落实“一项目一专班”,不断增强专班力量,提升服务企业项目能力,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民权村成为贵港市村庄规划和盘活设施农用地工作推进会现场点,泗民村成功承办贵港市2024年“学用千万工程”农民丰收节现场会等活动。
幸福社区食用菌基地的竹荪种植,是根竹镇发展的多元产业之一。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农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
“根竹镇真是个好地方,风景美,项目多,周末来这里放松太舒服了!”在野犀小院手工坊里制作手工的陈女士对根竹镇赞不绝口。根竹镇文创园升级改造为野犀小院后,已然成为根竹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根竹镇积极支持服务红产时代研学基地、西江田韵、清泉庄园等项目建设运营。西江田韵以苗木产业为支撑,发展生态型观光园林;天上草原项目也在大力推进中。2024年,根竹镇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达800多万元。根竹村、泗民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根竹镇成功承办港北区2024年“广西三月三”主会场等活动,让“大美山水景秀根竹”的招牌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