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致命一蜇:蜂蜇伤

2023-09-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 黄银英  

蜂蜇伤是急诊科医生经常遇到的疾病,大量蜂蜇伤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症状。

一、常见的毒蜂

1.蜜蜂:毒液为酸性,毒性较小。被蜜蜂蜇后,毒刺会留在皮肤中,一般只会引起轻微的局部症状。

2.黄蜂:又称“马蜂”“胡蜂”。黄蜂分布广泛,当受到人类攻击时,它们会对目标进行群体作战,导致被蜇人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严重者会死亡。

3.地雷蜂:毒性极大,被蜇后会有较大的生命危险。

4.牛角蜂:牛角蜂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有强烈的攻击性,其毒液中有大量的组织胺,会引发休克。

二、被蜂蜇伤后的反应

1.局部红肿:蜂的尾针中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如果被蜇伤后,毒素会渗透入皮肤内,从而导致被蜇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的情况。

2.疼痛:毒素对伤口部位及周围的组织产生刺激时,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局部还会出现灼热感。

3.硬结:被蜂蜇伤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伤口处可出现硬结。

4.发热:毒素残留在伤口处可能会引起感染,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后会造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其出现发热的症状。

三、被蜂蜇伤后引起的后果

被蜂蜇伤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相关症状。

1.神经系统:蜂毒可以诱发脑炎、脑血管意外,从而出现意识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

2.呼吸系统:表现为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在蜂蜇伤后最早出现的气促多由疼痛所致,继而可能因为过敏反应导致喉头水肿、气管痉挛等出现呼吸困难,或由于过敏性休克反射性引起呼吸频率增快;2—3天后,如疾病持续进展可能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循环系统:被蜂蜇伤后,患者可出现低血压、高血压、急性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及胸痛等症状。且可能因过敏反应引起冠状动脉(冠脉)痉挛、低血压休克,导致冠脉灌注不足等症状。

4.消化系统:轻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者则出现呕血、黑便、黄疸、柏油样便等。蜂毒对肝脏的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区肿大、胀痛、黄疸,严重者甚至出现肝性昏迷或急性肝衰竭。

5.血液系统:出现非蜇伤部位的皮下出血点、瘀斑、呕血、便血和血尿、凝血功能异常、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甚至类白血病反应等。

6.急性肾功能损伤:早期会出现尿液颜色及尿量的改变或出现大量渣样物沉积,多考虑由蜇伤后急性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引起。随着病情进展,则会出现进行性少尿及无尿,同时肌酐、尿素氮水平也会显著升高,若治疗不及时,肾功能损害将呈不可逆性的进展。

四、被蜂蜇伤后的处理

1.用镊子清除毒刺或毒毛。仔细检查伤口,如果有毒刺留在伤口处,用镊子捏紧毒刺拔出,切不可直接用手指捏拿。

2.伤口处理。被不同的蜂类蜇伤,处理方法不一样。在不明确是什么蜂类蜇伤时,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若明确是被蜜蜂蜇伤,由于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

3.局部用药。局部可以用冰袋、湿毛巾等物品对伤口部位进行冷敷降温,可缓解疼痛。若有条件,可外敷蛇药,也可以局部涂抹地塞米松霜抗过敏,并及时前往医院处理。

4.如果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头痛、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就近医院就医,减少运动,减慢毒素进入血液。

5.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且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五、预防被蜂蜇伤的方法

1.养蜂人作业时应充分做好防护措施。

2.野外登山郊游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如发现蜂巢,应尽量绕行。

3.远离草丛、灌木丛及蜂巢。

4.若有蜜蜂在身旁飞绕,要保持镇静,站立不动。

5.当遭到蜂群攻击时,应保护头部,用衣服将头面部遮严,并反向逃跑,迅速撤离。

6.穿戴浅色光滑的衣帽,避免深色、毛织品或表面粗糙的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