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的乳腺疾病有: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及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关注自身的乳腺健康并从中获益。全国范围内乳腺癌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首位。中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5—55岁,与西方相比呈年轻化特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前提,超声检查是乳腺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超声检查的优点
超声检查作为普及最广泛的检查方法,无辐射、价格低、无痛、可反复检查,对结节敏感,显示率高,已成为目前乳腺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
超声无放射性,适用于任何人群,儿童和哺乳期、妊娠期女性都可以检查。
超声检查乳腺的内容
超声对乳腺检查包括有无肿块存在、肿块的大小、位置及其超声回声的特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了解恶性肿瘤的侵及范围,乳腺良性肿块的随访、恶性结节的疗效观察。
乳腺超声检查前的准备
1.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须特殊准备,建议穿着宽松易脱的衣物。
2.超声检查的最佳时期是月经干净后7—10天。
3.对有乳头溢液患者,超声检查前应避免挤压乳头,因为充盈的导管更利于显示病灶。
4.哺乳期女性,建议提前排空乳房内乳汁,否则会影响数据的准确程度;无明显不适应者,在乳房完全断奶后3—6个月进行检查。
5.检查前应避免乳腺导管造影和穿刺活检,以免造影剂和出血影响超声诊断结果。
乳腺超声检查多久做一次
1.正常女性35岁以上建议每年做1次超声检查。
2.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40岁)应每6—12个月做1次乳腺超声检查。
3.如发现乳腺胀痛、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异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提示有乳腺增生和增生结节,是否要治疗
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过程,主要表现是月经前后不同程度的乳腺胀痛,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治疗。
如果疼痛较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而且通过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措施仍然不能缓解症状,可以到乳腺专科就诊,通过药物缓解症状。
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提示BI-RADS4类,是不是得乳腺癌了,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吗
通常,超声科医生一旦发现乳腺结节,会根据乳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类评估,对病灶的恶性可能性进行初步判断。
BI-RADS是目前超声、放射和临床上普遍认可的乳腺疾病影像分类系统。BI-RADS分类法将乳腺病变分为0—6个级别。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BI-RADS不同分类代表的含义如下:
1类:正常乳腺组织,未发现异常病变。
2类:良性病变,可基本排除恶性可能,定期复查即可。
3类: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恶性几率小于2%。
4类:可疑恶性病变。需要进行临床干预,此类分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三类:
4a:需要活检,但恶性几率较低(2%—10%),如病理活检为良性结果,可以转为半年随访;
4b:需要活检且倾向于恶性,恶性几率为1%—50%;
4c:需要活检且恶性可能性较大,恶性几率为51%—95%。
5类:高度恶性可能,临床几乎认定为恶性病变。恶性几率>95%,应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措施。
6类:病理活检(穿刺或者手术)为恶性病变。
BI-RADS前4类的恶性可能性跨度很大,从1%—95%,因此,BI-RADS前4类还要具体看情况分析。通常,BI-RADS4a类的病灶恶性可能性不大,只有2%—10%,是可以通过短期随访(3个月复查)来监测;BI-RADS4b类和4c类、5类的病灶恶性的可能性递增,此时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
预防乳腺疾病,需要定期筛查,更需要平时的自我保健,注意日常作息及饮食习惯,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避免身体劳累,适当运动,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烟酒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