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英雄树下想英雄

2025-08-2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潘大林  

英雄,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正如世人在赞誉清代的杰出人物梁启超时所说:“道天下所不敢道,为天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奔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暝不视之概。”

古往今来,中国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像汉代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周瑜、关羽,唐代的李靖,宋代的岳飞、辛弃疾,明代的郑成功、袁崇焕,清代的左宗棠等等。他们一直令人怀想,至今不衰。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他一生戎马倥偬,击破先零羌,讨降参狼羌,南平交趾,北讨匈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修葺城郭,兴建水利,疏浚险滩,打击匪盗,抚境安民,极力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科技,造福各地百姓,因而为天下所敬仰,且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册封,汉章帝追赐谥号“忠成”。唐宋时配享武庙,并被宋徽宗加封为“忠显佑顺王”。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在中国南方,到处都建有祭祀马援的伏波庙,一直为当地百姓所重。岭南各地在清代还保留有伏波庙84处,仅广西现存的就有30处。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建筑工艺最精良、保存最为完好的,当数横州市乌蛮滩的伏波庙。横州的伏波庙始建于东汉建宁三年(公元170年),也就是在马援辞世120年之后。后经历代修葺,明清时期进行过大规模重修,为广西现存的五座明代木架构建筑之一,占地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990平方米,因其丰富的建筑、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国务院于2013年3月5日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再次来到伏波庙。它就在离贵港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横州市云表镇,正对着乌蛮滩的郁江北岸。乌蛮滩,两千年前一直是暗礁隐伏、激流湍急的险滩。前人曾对乌蛮滩之险有详细记述:“滩有四:曰雷劈,曰龙门,曰虎跳,曰挂舵。每滩亦四折,折必五六里,出入乱石丛中,势如箭激,常有破溺之患,两岸皆山,侯庙在其北麓,凡上下滩必问侯,侯许乃敢放舟。每放一舟,拨招者四人,把舵者四人,前立望路者一人,左右侧竖其掌,则舵随之。”——那时行船过滩的艰难,从中可见一斑。为了保证行船平安,人们只能祈求神灵的护佑——如今,经过历朝历代的疏浚整治,乌蛮滩已变得波平若镜,舟行如平地了。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因中央统治与地方豪酋之间的矛盾,也因交趾太守苏定的贪暴好杀,激起征侧、征贰夫人的武装反叛,攻陷郡县六十五城,无辜百姓也惨遭涂炭。次年,马援被任为伏波将军,率军南下平乱,乘船经过乌蛮滩,看到了此滩形势的险恶,便对此进行了疏浚,大大方便了过往的船只。班师回朝之后,朝廷封他为新息侯。因了他这一历史功绩,百余年之后,感念马援将军的伏波庙便在郁江边上建了起来。

就在郁江岸边,伏波庙的一左一右长着三株木棉树,左边两株略小,右边一株却如水缸般粗大,直径有一米多,树干挺直伟岸,如同海上巨舰的巨大烟囱,顶上直插云霄,再向四方散开无数分杈,犹如一个高大威猛的勇士,手持干戈,守候在祖国的南疆。我曾在春天来过这里,那时,它们蓬蓬勃勃地开放着满树的花朵,像擎在蓝天里的巨大火炬,向世人做着最热烈的宣示。从树身上遗留的钉子看,它本来应该是有古树名木铭牌的,但不知什么时候掉落了,空留下几枚钉子。看树形,这棵木棉少说也有三百岁,它无须铭牌,仅以自己的庞大树身,就足以向人证明着自己。

花木之属,木棉花无疑是最为高大伟岸的一种。它是落叶乔木,有着攀枝花、红茉莉、莫连花、红棉、木棉、斑芒树等别名,世人更以英雄花称之。树高一般有10到25米,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树皮灰白色,幼树的树干通常有圆锥状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状复叶,长圆形,长10至16厘米,宽3.5至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或渐狭,两面均无毛,羽状侧脉15至17对,其间有1条较细的2级侧脉,网脉极细密,二面微凸起,叶柄长10至20厘米;小叶柄长1.5至4厘米,托叶略小。

木棉花常于每年的二三月间开放,花期3—4月,其时树叶尽落,成团的花朵集于枝头,鲜艳如火,单生枝顶叶腋,花瓣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5至8厘米,宽2至4厘米,二面被星状柔毛,但内面较疏;雄蕊管短,花丝较粗,基部粗,向上渐细,内轮部分花丝上部分2叉,中间10枚雄蕊较短,不分叉,外轮雄蕊多数,集成5束,每束花丝10枚以上,较长;花柱长于雄蕊。

木棉花瓣落后,枝上长出椭圆形的硕果,长10至15厘米,粗4.5至5厘米,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星状柔毛;种子多数,倒卵形,光滑。夏季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恍如六月飘雪,别有一番情趣。木棉棉絮质地柔软,可絮茵褥,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织衣材料。一般在棉絮团中,藏有一颗黑色的种子,棉球随风滚动,一遇到潮湿的土地便吸水而落地生根,长出新的木棉树来。

想起多年前,自己在玉林生活,住处窗外就有一树高大的木棉,从春到冬,从开花到长叶、到结果、到白色的棉絮向四面八方飘荡,眼看着它从繁华到落寞、又从落寞到繁华的生长过程,我体悟到了大自然的生长节律,对人的生老病亡也就多了一份超然之感。

尽管守着红棉树生活了多年,但我不知道木棉花还是可口的美食。直到前些年,从网上看到它的吃法,便到朋友家捡拾了许多掉在地上的花朵,以开水焯过,除去花托和花蕊,然后拿来打汤做菜。吃到口里,它十分的绵软,带着大自然赋予的清香,十分可口。如果晒干了,放在阴凉处收藏,需要时便拿出来,用水泡软,和着五花腩肉炖成一锅,那味道更是好得不要不要的。

江波之上,正有航船经过,船工们便放起鞭炮来,乒乒乓乓,一阵青烟升起,岸上的木棉树下,正立着一块牌子:放炮处。询问当地人,才知道,这炮声是对两千年前英雄的致敬。这已成为一种传统,航船经过,都自觉放炮,以表示对马援的敬意。

伏波庙外,有一块明代嘉靖年间南宁主官王贞吉所立的“起敬碑”,用以告诫经过此地的民众,要对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十四日经伏波庙,作了如下记载:“乌蛮滩在横州东六十里,上有乌蛮山、马伏波庙……而庙前有碑,乃嘉靖二十九年王贞吉所立。谓‘乌蛮非可以渎前古名贤之祠,易名起敬滩。’大碑深刻,禁人旧称,而呼者如故。”民间的称呼虽然改不过来,但百姓对英雄的敬意却代代相传。

马援是经受得起这种敬意的。他在立功受封之后,曾慨叹说:我南征交趾之时,在浪泊西里那些险地之中,敌人还没消灭之时,脚下浊浪滔滔,天上黑雾翻腾,毒气像熏蒸一样,仰望天上的老鹰,都噼噼啪啪地往地下掉,我躺在地上,想着过去少游弟劝诫我说的那些话,再想回头去过那种平常人的安危日子,已是一种遥远的奢望。如今仰仗各位领导支持,靠着皇上的恩典,居然能先于大家当上大官,我真是又高兴、又惭愧啊!

马援一生征战,为维护大汉一统,内平叛乱、外侮匈奴,立下了卓越功勋。他61岁那年(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竟全军覆没。次年,朝廷的军队还是连吃败仗。马援再次主动请缨,光武帝怜其年老,没有批准。马援非常激动,像战国时老将廉颇那样,当场披甲上马,挥戈舞剑,一展雄姿。光武帝赞赏不已,这才命令他率兵四万平蛮,他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终为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息不已。

马援尽管为人谦逊,但绝不为权贵折腰。一次他病了,驸马爷梁松来看望他,要是换上别人,早就会挣扎着下床去迎接了。马援不但不下床迎候,甚至梁松在床前向他施礼,他也不还礼。梁松离去后,儿子说:老爸,驸马是朝中权贵,公卿没有不怕他的,人家来看您,在床前向您施礼,您怎么居然连礼也不还呢?马援说:我是他老爸的朋友,他尽管贵为驸马,但也不能坏了以长为尊的礼数啊!正由于一身耿介,马援便受到了像梁松这样的权贵的忌恨。

马援南征时,因北人无法适应南方的潮湿,容易得病,听说吃薏苡(俗称薏米)即可治愈,北归时马援就装了一车薏米拉回去作种子。他死后,他的政敌便故意造谣,说他从交趾运回了一车珍珠和文犀(雕刻花纹的犀牛角),所幸后来这谗言终于得以澄清,还了马援的清白。

横州这个伏波庙地处郁江边,古往今来,经过的达官贵人、骚人墨客都会到这里拜谒一番,援笔写下自己的感怀,日积月累,便有了大量的诗文。一棵树,从它生长那天起,就历经着尘世的风雨雷电,小时候长在路边,小小的一株,人行马踏,风吹日晒,稍一差池,就会早早夭折。即使长成一棵大树,也难躲得过人间的刀斧之灾和天庭的雷电之击。所幸木棉是庄子所称的无用之才,无用之用,就不会受人算计攻讦,如同伏波庙前的木棉树,能世世代代挺立于天地间,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与伏波英雄两相守望。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