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港北区 > 正文

武乐镇依托产业园跑出工业强镇加速度

2025-11-0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通讯员 刘舒铭  

招商破局 服务提质 保障筑基

武乐镇依托产业园跑出工业强镇加速度

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通讯员 刘舒铭

“‘十四五’期间,武乐镇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24亿多元,2024年达42亿多元;规上企业从4家增至12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100亿元,已完成投资53.78亿元;今年1—9月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2亿元……”10月28日,港北区武乐镇党委书记范炳和指尖拂过五年发展数据表,每一组跃动的数字,都清晰勾勒出这座乡镇的工业成长轨迹。依托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核心平台,武乐镇以“招商破局、服务提质、保障筑基”三维发力,在基层工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武乐镇党委书记范炳和 (中) 带队到华电贵港公司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刘舒铭摄

产业链招商筑就集聚高地

武乐镇依托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优势,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与以商招商深度融合,构建起以纸业为核心、新能源和农业种植为辅的特色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数量5年增长3倍,在工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亮眼成绩。

走进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武乐片区,“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后加工”的循环产业链活力尽显:贵糖集团的蔗渣加工成纸浆后,直供乐赞纸业制成原纸,再输送至贵佳、顾宝等企业完成后加工,全程实现资源循环与运输优化。该镇紧扣园区主导产业,聚焦产业链的优势,精准对接行业主体,助推龙派、乐赞等造纸项目相继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其中,广西齐峰新材料15亿元特种纸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0个月,如今车间满负荷生产,产品覆盖国内多省并远销南美洲、东南亚,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产业链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招商成效的背后,是团队“沉下去”“挖机遇”的务实作风。2023年初,武乐镇招商小分队调研时发现企业闲置屋顶资源,而周边农户对分布式光伏也颇有兴趣。“当时就觉得这是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好机会。”时任武乐镇经济发展中心负责人黄柏顺回忆,他们立刻整理辖区屋顶资源数据,与华电贵港新能源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带着无人机拍摄的全景视频和详细的收益测算表上门推介。

经过洽谈,总投资2亿元的华电光伏发电项目最终落户,如今不仅为企业节省了电费,也促进参与的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生产、群众受益。

泽达纸业的落户同样源于精准捕捉:武乐镇工作人员走访恒达纸业时得知其同行有寻址需求,当天就开始对接、一周内拿出落地方案,诠释了“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招商实效。“从政策解读到厂房建设,镇里全程跟进,比我们自己还上心。”泽达纸业负责人陈良玉说。

龙头企业为工业发展筑牢“压舱石”。中国华电贵港发电有限公司的蒸汽热能、贵糖集团的制浆产能,成为园区核心招商资源,推动形成以龙派为龙头的生活用纸集群,以及以齐峰特种纸为龙头的装饰原纸集群。

全周期帮扶激活发展动能

在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武乐片区,华电、龙派两家企业负责人对跻身高新技术企业的时刻记忆犹新——2022年与2024年,公司名称出现在高企公示名单时,他们第一时间致电武乐镇工作人员,言语间满是感激:“多亏你们全流程帮衬,我们顺利拿到了资质!”这句朴实的感谢,正是该镇以服务护航企业成长的生动注脚。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有行动”,是武乐镇刻进工作的服务准则。镇领导班子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依托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度,累计走访服务企业400余次,确保企业难题第一时间响应。在高企申报关键节点,该镇联合港北区工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既逐条拆解申报标准、梳理流程,又手把手指导企业准备研发证明、整理专利材料,逐页打磨文本、核对数据。2025年,服务持续发力:杭港材料申报第一批高企已通过评审,嘉盛纸业第三批高企申报材料已提交待审,有望再添新绩。

破解发展痛点,是服务的核心落点。受市场波动影响,杭港材料、乐赞纸业等8家骨干企业曾陷流动资金短缺困境,扩产计划搁置。范炳和得知后,立即联合港北区发改局对接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桥梁,精准破解融资难题。“当时资金链压力巨大,是镇政府帮我们稳住局面。”杭港材料负责人柏胤雷的感慨,道出企业心声。

用电作为生产“生命线”,曾让嘉盛、杭港、贵佳等企业陷入危机——无计划停电致生产线停工、机械受损,企业负责人彻夜难眠。该镇第一时间启动协调机制,主动汇报区领导,促成区政府组织多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清单,督促供电部门优化调度、扩容线路、加强巡检,彻底解决用电难题,为企业送上“定心丸”。

项目全程护航,让服务温度转化为发展动能。贵糖生产设备更新升级改造项目需入库,武乐镇的工作专班全程跟踪;龙派因增加生产线缺少工人,镇里每年组织送工200余人;泽达纸业遇到房屋征拆难题,镇里组织工作组3个月内完成征拆工作……“有事服务好,无事不打扰”的理念,让企业聚力生产扩能。

5年来,武乐镇以“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打通企业堵点,累计解决用电、用水等实事78件,协助招工1900余人;推动11家企业申请工业奖补共902万元,255万元已兑付;促成8家公司上规入统,49个项目落地,总投资100.23亿元。凭借着这份实打实的服务成效,武乐镇获评为2021年度贵港市重大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要素保障推动工业与民生跃升

土地保障是项目落地的“第一粒扣子”,武乐镇以真心与耐心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乐赞纸业项目推进初期,迁坟工作成为阻碍项目建设的“拦路虎”,部分村民因传统观念心存顾虑,项目一度陷入停滞。镇党委、政府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摒弃简单行政推动的方式,带着政策文件与真诚态度登门入户。

“项目建起来,家门口就能找工作,既能就业又能照顾家庭。”“补偿标准全按政策来,后续安置我们全程盯着。”该镇工作人员用接地气的家常话,反复向村民阐释项目长远效益与政策细节,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中化解疑虑,最终迁坟工作顺利完成,项目得以重启建设。

理文纸业取土点租地工作同样面临挑战,吉斗村村民起初抵触情绪强烈,攻坚小组便把“办公室”搬到村里,两个月内日夜驻守:白天逐户走访,详解租地对村集体发展的带动作用及补偿标准;夜晚围坐村民家中,倾听诉求、记录难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协调,暂不能解决的明确时限答复。真心换真心,村民们从闭门不见到主动迎客,最终全员同意租地,为项目推进扫清关键障碍。

这份攻坚成效转化为实打实的发展支撑:“十四五”期间,武乐镇累计完成土地征收1962亩、房屋征收1万多平方米,为理文纸业、齐峰新材料等16个重点项目筑牢前期基础,确保中国—东盟生活用纸产业园等重大平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为产业集聚发展预留出广阔空间。

基建升级与要素优化持续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依托贵港高新区粤桂循环产业园核心平台,武乐镇协助园区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深度适配:华粤一路、华电路等8条道路管网持续延伸,磨田变电站扩容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3条集中供热管网逐步完善。与此同时,该镇充分发挥本地工业、农业等资源丰富、毗邻东盟市场的区位优势,叠加园区物流、能源等要素成本降低的举措,持续增强招商吸引力,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

工业发展的增量最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随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武乐镇规上工业企业从4家增至12家,直接带动本地就业超2000人,其中60%为此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人均月收入从2000元左右提升至3500元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民生期盼。“十四五”期间,该镇统筹资金实施道路硬化59条共39.24公里、安装路灯3000多盏,既便利了群众日常出行,也为企业物流运输打通“最后一公里”。

贵港龙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