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覃塘区 > 正文

司法服务进村庄造福群众

2025-09-2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黄元健  

司法服务进村庄造福群众

——五里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及普法工作小记

黄元健

近日,覃塘区人民法院五里人民法庭的法官、干警们前往辖区三里镇大零村开展巡回审判,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同时以案普法,送法上门,方便群众。

巡回法庭:被告缺席 审判不缺席

当日,干警们一到村委,案件代理人及村干部表示:“第一次在村委会参加庭审,开眼界了。”“为了方便当事人,让群众‘最多跑一地’,也为了进行普法宣传,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巡回审判。”庭审前,该庭承办法官黄栋坚一边布置简易庭审现场,一边向村委干部介绍情况。

本次巡回法庭审理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覃某诉称,其与刘某是朋友关系,刘某多次以生活开支为由向其借款近6万元,但双方并没有写过借条。刘某只偿还了部分本金给覃某,后覃某多次催讨无果,遂将其诉至法院。因刘某经依法传唤未到庭,法庭依法进行缺席审理。

庭审中,黄栋坚法官围绕“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借款金额与证据是否一致”等核心问题,引导覃某代理人对双方当事人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材料逐一举证,并结合证据详细释法析理。庭审结束后,一名村民感慨:“借钱打借条、留好转账记录太重要了。”这场“家门口”的庭审,既保障了当事人诉讼权利,也为村干部及村民上了一堂“沉浸式”法治实践课。

以案普法:民间借贷里的“法律门道”

“像覃某和刘某这种情况,只有转账记录、聊天记录,没有写有借条怎么办?对方拖着不还钱,除了起诉还有啥办法?”庭审结束后,干警们就此开展现场普法,向围观村民讲解法律要点。“没有借条的情况下,也要懂得保存好微信聊天或短信记录等,并且尽量采取转账的方式支付,要是对方拖着不还,别超过3年诉讼时效,还可以提前申请财产保全……”

村民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如果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帮朋友建房子,没得工钱该怎么样去起诉?”“微信转账的聊天记录能当证据不?”对于提问,干警们一一耐心解答,还现场演示如何用手机固定电子证据。

司法为民:法治成为基层治理好帮手

“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法庭该到的地方。”黄栋坚法官表示。近年来,五里法庭深耕“巡回审判+基层治理”融合模式,针对民间借贷、劳务、买卖、家事纠纷等高频案件,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进村庄活动,让村干部现场学习法律知识,提升矛盾调解能力;建立“法官+村干部”联络机制,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打造“三五说法”等特色普法品牌,把法律送到群众“家门口”“田埂上”,为基层治理添助力。

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资料60余份,解答村民关于借贷、邻里纠纷等咨询 30 余人次。

今年以来,五里法庭已结合各类典型案例开展普法活动10余场,辖区内“有纠纷找法律、有问题问法庭”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