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动清洗杀菌的垃圾桶、湖泊治理机器人、城市交通智能系统……7月29日至30日,第22届广西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邀请赛在市体育中心综合馆举行。
图为7月29日,参赛选手正在调试机器人,为比赛做准备。全媒体记者姜佳坤摄
此次比赛是一场面向东盟国家的高水平竞赛,共设置了人工智能+创新挑战普及赛、AI运输挑战赛、超级轨迹赛、基本技能竞赛、人工智能创意比赛、3D打印笔工程挑战赛等6个赛项。它不仅吸引了全区2000名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参与角逐,还吸引了云南、四川、江苏、重庆、黑龙江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的500名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同台竞技。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竞赛共产生一等奖129个、二等奖216个、三等奖309个,以及优秀奖30个。在2025年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邀请赛中,各参赛队伍表现出色,最终产生最佳表现奖18个、最佳效果奖18个、最佳风采奖4个、最佳创意奖4个、优秀表现奖38个、优秀效果奖32个、优秀风采奖9个和优秀创意奖9个。
人工智能创意源自生活难题
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龚靖杰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一些湖泊存在污染问题。于是,他和两个小伙伴花了数个月时间,研制出一款湖泊治理AI机器人。
“传统的湖泊治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套AI机器人系统,实现对湖泊的实时监测与治理……”7月29日,在人工智能创意比赛现场,龚靖杰介绍说,他们研制的机器人配备AI图像传感器,能够识别垃圾,并自动收集湖面垃圾,同时对打捞的垃圾量进行统计,当垃圾箱装满时,还能自动倾倒垃圾。这款湖泊机器人还搭载了水质检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湖泊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投放相应的化学或生物制剂,以改善湖泊水质。
在此次大赛中,像龚靖杰这样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接地气项目并不少见。
来自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中学的梁桂嶂、麻喜晟、陈凤琪,研制了一套智能宿舍管理系统。“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我们希望学生宿舍变得更舒适、更智能。”陈凤琪告诉记者,她们研制的智能宿舍管理系统具备自动识别面部信息并开启门锁、自动调节灯光、自动预警火灾和地震灾害等6项功能。说着,她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在模拟“宿舍”里点燃打火机,顿时响起“滴滴……”的警报声;用一块布罩住“宿舍”,当“宿舍”光线变暗后,灯光便自动亮了起来。
写代码、编程序、研究电路……在人工智能创意比赛中,不少参赛选手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在学校科学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设计出各种新颖、有趣且实用的机器人。
从全区到全国到东盟国家
“中国的学生太厉害了!”7月29日,在超级轨迹比赛现场,来自马来西亚的吴忻蕾看着中国学生的机器人顺利完成所有比赛任务,不禁惊叹道。
比赛开始前,吴忻蕾认真检查自己的机器人,将每个部件都反复确认安装牢固,程序代码也经过了多次调试。这场比赛,吴忻蕾的机器人需要完成一系列与宇宙探索相关的任务,如“顺利启航”“星舰航行”“采集耀晶矿”等,这样才能拿到相应的分数。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吴忻蕾迅速按下启动键,只见机器人从星舰坞中缓缓驶出,沿着引导线快速移动,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各项任务。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吴忻蕾的机器人成功完成了比赛任务。她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广西参加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能和中国的学生同台竞技,我特别兴奋。”今年读高二的吴忻蕾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选择人工智能兴趣班的中小学生不算多,她在初中时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她特别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再和中国的学生一较高下。
“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泰国领队王佳灵同样兴奋地说道,这是他们第二次来中国参加比赛,收获很多,希望明年还能过来比赛。
文莱中华中学带队教师张清赋表示,广西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让人印象深刻,学生通过竞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这种模式很值得借鉴。
据了解,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此前已成功举办21届。该竞赛从最初几个学校、十几个人的活动规模,发展到如今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超过百所学校、数千名青少年参与,并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青少年加入其中,科技教育成果显著。自2019年起,该竞赛以邀请赛的形式邀请东盟国家青少年参赛,逐步与东盟国家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化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样板。
引领青少年拥抱人工智能
“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习编程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此前,我参加过多次市级、自治区级比赛。”7月29日,在人工智能创意比赛现场,来自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的税浩满脸自豪地说道。在本次比赛中,他和队友研制的“老年人智能医药管理机器人”令人眼前一亮。这个机器人能够按时提醒老人吃药,还能告知老人哪种药已吃、哪种药未吃。
在我市,像税浩这样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青少年不在少数。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开展了机器人竞赛、科技运动会等品牌活动,逐步构建起覆盖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体系。自2022年起,我市已培养750名青少年科技辅导教师,超过15万人次的师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在自治区级及以上竞赛中,我市师生屡获佳绩,共斩获大奖510项,其中一等奖达102项。目前,已有3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5所学校入选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融入人工智能时代,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及创新水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朱健表示,市科协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持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推动贵港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