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我总会想起教学生涯里那些特别的身影:最爱读书的凌姑娘姐妹,最聪明的覃同学,最努力的黄姑娘……而在这些名字里,最让我心怀愧疚的,是陈姑娘——那个我遇见过能力最全面的学生。
陈姑娘是真的出色。语文、数学样样拔尖,唱歌、跳舞、画画也信手拈来。她漂亮又活泼,课间常带着大家唱新学的歌,阳光洒在她笑起来的酒窝里,连空气都变得快乐起来。
作为科任老师,我只教过他们四年级,却和他们格外投缘。
五年级那年,同学们似乎突然变得懂事了,开始主动学习,懂得了读书的意义,眼里多了份对知识的渴望。
陈姑娘和凌姑娘(其实是之前写过的《抄书·淘书·写书》中凌姑娘的姐姐,为了叙述方便,也称呼这个凌姑娘)同班。不同的是,一个非常活泼,一个非常文静。陈姑娘的成绩其实比凌姑娘要好一些。
学校里没有课外书,我便常从家里搬来,一本本送给凌姑娘姐妹。看着她们捧着书专注的样子,我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后来我发现,陈姑娘也喜欢看课外书。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可麻烦的是,她们班女生间正闹矛盾,陈姑娘和凌姑娘的关系早已降到冰点。
那段时间我特别迷茫。如果我也把书借给陈姑娘,凌姑娘会不会难过?她再懂事,也只是个小学女生啊。姐妹俩好不容易在阅读里找到乐趣,我怎能打断她们阅读的热情?
“或许,等她们和好了再说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可谁也没想到,整个小学时光,她们的关系始终没有缓和。
升入中学后,凌姑娘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成绩一路飙升,再也没停下脚步。后来,凌姑娘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而陈姑娘,却没能继续学业,早早去了广东打工,让我倍感惋惜。
数年后的一天,我在QQ上偶遇陈姑娘,聊起眼下的生活、当年的事,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酸酸涩涩的。我忍不住打字:“我心里一直愧对你,如果那时我能多关心你一点,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屏幕那头沉默了许久,才跳出一行字:“老师,不怪你,都怪我自己不够努力。”
“要是你们当年没闹矛盾就好了,那样我就能关心你们两个了。”我几乎是带着叹息敲下这句话。
“您关心她是对的,她本来就更优秀。”
“在我眼里,你们一样优秀,甚至那时的你,比她还要耀眼啊!”
那头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这些年,陈姑娘的身影总在记忆里挥之不去。每当想起那个曾在课堂上闪闪发光的女孩,想起她望向书本时亮晶晶的眼睛,巨大的遗憾便会将我包裹。
我常常想,若当时能再坚定一点,再勇敢一点,哪怕只是多一句鼓励,多一次平等的分享,那个女孩的人生轨迹会不会就此不同?可时光不会倒流,这份亏欠,终究成了我教育生涯里一道无法弥补的遗憾。